2020年3月14日,为期六天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开课了。从早上手忙脚乱的签到开始,我便踏上了一整天充实的文化之旅。
首先我们跟随着张国钟老师学习了《小学阶段传统文化课的基本要求与教师素养》,课上,张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传统文化的本质、基本要求和教育的薪火相传等知识,结合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实际例子,语言幽默,特别是张老师讲到了《长歌行》中的“青青园中葵”的“葵花”和《采薇》中“雨雪霏霏”中“雨”的意思由来,与我今年教的课程正好切合,非常有实际指导意义。
紧接着我们听取了耿成义老师讲解《政策话语与专业认知: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探问》,耿教授从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形态变革与国民心理演变、文化的迷茫与认同、文化的内在融合等方面探讨了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费孝通、刘师培、胡适、冯友兰等人的文术思想穿插其中,让我们在反思中推进,在比较中选择,从而让我们思考如何担负起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
下午夏云杰教授讲解的《中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从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外古代科技发展对比、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古代科技西传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和中国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

最后我们跟宋立林教授学习观看了孔林教学的视频,宋教授从天下最大的私家墓地、师生情怀与儒学传灯和师生伦理观的现代启示等方面给我们介绍了有关儒学、孔庙的一些知识,让我们深深感觉到了,通过对历史、对过去、对经典的这种重温,然后汲取其中的智慧,我们才能加满油,往前走。
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我认真聆听,记好笔记,积极参与网络互动,在学习中更新理念,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反思中自我成长。

在接下来的几天学习中,我将继续充电,更新知识,提升自我。“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四位名师的报告和课例犹如迷雾中指路的灯塔,为我指引了教学方向。我相信有了名师的引领我会成长的更快,享受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
(2504班学员 黄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