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参加山东省小学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班的第六天,这段时间的学习紧张而充实,我收获满满,认真负责的老师,丰富多彩的课程安排,时时处处让我如沐春风。
跟随着几位老师行走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我既为自己是一粒种子而感到自豪,又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深感敬佩。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有高人指路。对于求知若渴的我们来说,学识渊博的专家就是指路人。六天的培训,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异彩纷呈。
耿成义老师说每个人都是最好的文化传承,这句话令我深深感动;宋立林教授的《为人之道和为师之德》让我们感受到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不同魅力以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为师之德;李成泉校长的《孔子思想中的教育智慧》,令我再次感叹孔子思想到今天为止依旧历久弥新,特别是仁者爱人的教育情怀、有教无类的价值追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范、修己安人的人格理想、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等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一名基层教师,王瑞荣老师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区域实施》为我以后的传统文化教学指明了方向。例如,传统文化可以与书法教育相结合,与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材的遨游汉字王国,和传统文化教材中的《书画》,《汉字构造与发展》相结合。传统文化还可以与音体美等学科相融合,例如我们可以借助课本剧以及大课间的充分利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这些好的措施促进传统文化的落地。李老师的培训,还为我以后的工作打开了思路,找到了方法。我们学校还可以像李老师培训中说的那样,开展书法活动月,经典诵读,以及特色活动。我们济宁市泗水县有春蕾读书专题活动,在我们学校本学期的春蕾读书活动中,我们以24节气为主题,设置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明天就是春分,是春天的开始,我们学校本周的读书活动就是从古书典籍中找寻春分,做一做春分传统活动立鸡蛋,感受春分日的昼夜平分,办一期春分为主题的诗配画,吟诵一首春分为主题的古诗词,开一场关于春分的读书分享会。我们学校还有一片种植园,春分节气,我们还将组织学生“春耕”,感受传统节日和人们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后的每个节气,我们都设置了相应感受传统文化的活动,让传统文化可触可感,更加有趣,更深入到学生的生活。
今天蒋文祥老师的古诗文诵读技巧让我又学会了一项新技能。我知道了什么是平仄音,还知道了如何吟诵《枫桥夜泊》、《定风波》,我感受到原来古诗文如此有趣,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想得却不可得”,在蒋老师的指导下,古诗文的吟诵变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美妙趣味。
在各位教授和专家的培训后,我们开展了热闹非凡的教学研讨会,每个小组里的两位主题发言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交流了传统文化的教学经验,在交流中,每一次的聆听都有不一样的感悟和收获,每一次的敞开心扉,都是一次心与心的沟通,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结业仪式为本次培训画下了完美的句号,这是一场培训的终点,更是我们的起点。对于每一个我们,在传统文化的探索之路上将永不停歇。
学而后思,知而后行,笃行方能致远。我们将带着培训中吸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营养,继续耕耘在三尺讲台上,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齐鲁大地生根、发芽、遍地开花。
2504班学员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