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培训的第四天。中华文明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中华文化,其独有的文化特点,让我们尽管有过低迷期,但依然传承数千年,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灿烂文明。今天上午我们学习了相声演员赵松涛老师《从“子曰”到<子曰>——探索孔子智慧的艺术表达》的在线体验课和许刚教授《礼乐文化与君子人格——小学生文明养成》的专题理论课。
赵松涛老师首先以一个思考题:为什么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学,把大家组织起来集中培训?拉开了我们本节课的序幕。接下来赵老师从庶、富、教三个角度进行阐述。接着指出我们自身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就不会成为优秀的引领者;我们自身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就不会成为优秀的传承者。通过现场表演数来宝经典曲目《同仁堂》来说明说唱艺术的独特魅力。从曲艺、戏曲角度解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传承人,担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我们要明白何为传统文化?然后通过两个课堂互动将传统文化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精神娓娓道来。通过多个例子的介绍,现场示范的方式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诠释得淋漓尽致。把昨天的激活放在今天,让今天的留下传到明天。讲的只是知识,做到了才是践行。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传统,讲好中国故事,体现中国精神,让中华民族文化万古流传。
赵老师用口头语言改编了钱穆先生一段话,然后写到了相声剧《子曰》的台词里面。在距今天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的双脚行走在中原大地上,齐鲁大地,中原沃土。他的左手轻轻一拉,拉开了他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尧舜禹汤周文周武王周公这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同时,他右手轻轻一推,又推到了他两千五百多年以后的今天,这位老人就是孔子。这就是相声剧等艺术传播的形象生动性的特点。传统文化在今天具备瞬间能听懂,便于记忆,易于传播的特点才能更好的被传承被发展。不管是表演好,教学也好,我们的心动变成行动,传统文化就流光溢彩,大放异彩。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把爱好干成职业,把职业做成事业,最后还要干成自己的丰功伟业。
许刚教授分别从中国特色的“声·音·乐”和礼——人之所以为人之所在两个方面具体阐述。让我明白了原来中国的礼乐文化与君子人格有着如此紧密相关的联系。古人对声·音·乐的解读很有道理,与礼乐刑政也是密不可分。声就是有声音有动静;而音是节奏,是有节奏的声音;到了乐就是教化,通伦理道德,通真善美,会让人向美向好向真发展,是一种正能量,是感召力。放到现代,它有很多的内在制度比如礼乐,礼制、礼教、礼数等和外在形式比如礼仪礼貌礼节等。其实,礼就是人际交往的规范。礼,就是一种修养。我们要从小教育,把修养的种子从小种植。例如各种家训、《三字经》《二十四孝》中,都有记载。我们现代学的是其中的精神,是一种意识的萌发。生活化,情景化,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在公共场合,我们要考虑别人的感受,这就是礼。《礼记》第一篇曲礼上就记载了敬。敬是礼在心里的内化,让我们不自觉得产生敬畏敬仰之情。包括新时代的小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人,我们都应该知耻明礼,懂礼节懂规范。
今天,我们大力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前面论述的礼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社会和谐的达致,要求社会成员具有守礼的精神和品质,让我们克己复礼,一起做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 2508班学员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