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28日参加山东省小学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以来,我每天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解。专家教授们循循善诱、一点一滴地把知识倾囊相授,既有高瞻远瞩紧扣时代的理论,亦有通俗入心的精彩指引,像涓涓细流浸润学员们的心田,似一缕缕阳光照亮他们的心房。
在这春暖花香的日子里,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海洋里,沐浴在国学经典的阳光下,每一天的学习都是振奋人心的,给自己带来惊喜和收获。时间如白驹过隙,充实的时间是那么短暂,今天已是学习的第四天,我们依然保持着满格的“充电”状态,享受着专家们带给我们丰盛的文化大餐,沉浸在中华传统文化浓浓的氛围中,汲取着老师们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向上的力量。
华中师范大学许刚教授的《礼乐文化与君子人格》,学完后感触颇多,理论过后,许教授跟我们学员们接地气地聊,他告诉我们国学传统文化的学习,特别看中的是生活化,情景化(场景化),这些道理、哲理在我们的生活场景里面能够体现出来,那么这些国学传统文化的精神才是活的。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掌握了,融入到生命里面了。礼的修养要从小教育,从小抓起,比如《朱子家训》,规范孩子的言行举止。《三字经》中“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教育孩子从小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从他们那里学习礼节和仪式。还可以让孩子们读经典故事后谈体会,学习精神,学习做人的道理。
上海相声大会创始人、上海田耘社班主赵松涛老师多才多艺,以多种艺术形式利用网络媒体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广。他对传统文化的执著和热爱让我非常感动。赵老师今天从舞台到讲台,给我们阐释了传统文化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精神。
枣庄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张伟老师给我们传统文化教师带来了一剂良药。对传统文化课的设计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精心设计教案,用心教学,让孩子们掌握知识的同时,践行我们优秀的传统美德。
最后一节课是济南高新区东城逸家小学李成泉校长带来的,将孔子教育思想融入教师发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风范。如何做个称职教师,孔子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作为一教师,做到终身学习、勤勉育人、学而不厌。不但要有崇高的师德,还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视野,才能育好学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只有在不断学习方能不断前进。我一定珍惜本次学习机会,勤勉充电,提升自我,积极传古今文化,播东方神韵,砥砺奋进正当时,不忘初心终圆梦。
2507班学员 崔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