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作者:房迎迎 时间:2020-11-25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说:“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文化自信”。结合本次曲阜师范大学的线上培训体会,我有如下认识: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岁时佳节宜赏景赋诗,节日里的诗词最是让人激动萦怀。霍普特曼说:“诗歌从语词中激荡起远古世界的回声。”一首首节日的诗词,就是一幅幅人生的画卷,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从传统节日这一个点出发,让学生逐步了解、熟知、热爱传统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让语文课不仅具有教授知识的功能,更要有育人的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花园中的异卉奇葩。春节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这八大节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不仅和人民生活联系在一起,传统节日中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奇妙风趣的习俗逸闻,牵扯到的历史事件及人物,生活的甘苦悲欢,经千百年流传下来,历久弥新。如果说,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载体,那么,节日文化就是展现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讲话中中提到,要重视传统节日,要增强文化自信。中国人民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创造了无数的光辉业绩,形成了许多传统美德,产生了精妙动人的民间风俗。这一切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底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中国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化社会转变,城市化进程加快,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们逐渐习惯了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中学生也不例外。中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渐渐淡薄,很多学生喜欢过西方的各种节日: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这些洋节都有商家参与,逛商场,买礼物,满大街促销打折宣传,似乎更有节日气氛。中国传统节日在这一背景下受到冲击。对中国传统节日,很多中学生大致只知道一个名称,节日的来历,风俗活动,一概不了解。如何能在这种背景之下,让学生日处其中而见其神奇,引导学生逐步走进这座具有奇特引力的丰富宝库,去研究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习俗风尚、衣食住行、传统艺术、宗教信仰、人际关系。让学生在研究学习中了解并爱惜自己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目前学生对传统文化不熟悉,不了解,不擅长,这和学校教育在这一方面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善俗本于教化。教师要在平时把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一项文化学科来研究,在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善者保存它,发扬它;陋者剔除它,改变它。

文言文教学也是继承手段之一。汲取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丰富学生的词汇,借鉴古代作品的章法技巧,以提高学生现代语文的读写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传承传统文化,也是提高学生现代语文能力的需要。现代语文的继承和发展二个方面之间有着或明或暗、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生命力的成分,仍然活跃在现代语文中。这就决定了要学好现代语文,就应当而且很有必要学习古代语文。从本质上说,传统文化的学习,就是历史语言的学习,是现代语言学习的必要深化和补充,而且必然促成准确而深刻地理解现代汉语。现代语言中,尤其是书面语言中运用古代词义、句式的例子也不少,语文教材里就有许多。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就运用了不少文言词语,使我们在庄严沉郁的气氛中感到无限的悲愤,如“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悲凉”,“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其中,“味”、“面”都是名词作动词,和后面的宾语组成动宾结构,用以增添语言的庄严性、精炼性。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大都是脍炙人口的精品,这些课文不仅词汇丰富、语言精练,运用语言技巧纯熟,而且在命题立意、布局谋篇、章法技巧、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堪称典范,足资借鉴。因此,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从语言文字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去吸取其精华、营养,是提高现代语文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部分,比起整个古代文献,虽然是极少的一部分,但它的内容却包括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军事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丰富学生的头脑,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能力,培养民族自豪感,无疑是有好处的。特别是那些反映社会生活,描绘祖国山川,阐述思想现实,抒写胸怀抱负,赞美优秀人物以及鞭挞邪恶势力等方面的作品,可以使学生吸取古代思想精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且学且思,希望本次培训的收获能让我常思常新。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