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凡心所向 素履以往

作者: 时间:2022-03-19 点击数:


在短短的一周培训学习中,我们聆听了十余位曲阜师范大学教授的精彩讲座,他们言语幽默,理念新颖,教风严谨,学识渊博,一堂堂精彩的授课深深地感染着我,也让我感到了作为传统文化教师所肩负的那份责任与压力。

下面是点体会: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终身学习,思之精之

正如张国钟老师所言:教育首先教育了教育者本身。作为传统文化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摒弃浮躁,扎扎实实地去精读文学经典,去深挖文字背后的故事,去准确的理解好教材,然后才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其次,广泛涉猎传统文化的相关领域。如池玉玺教授讲授的《汉字常识与传统文化教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汉字的演变,从蒋文祥老师的《让传统文化“至”地有声》中重温经典的韵味句读,充实了自己的课堂“本领”。

二、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教师要勇于变革,善于借力

教师要勇于承担起教育大变革时代的教学改革责任,合理熟练的运用现代化的最先进的科技手段,为教学服务。

宋立林教授走进世界文化遗产“三孔”的在线体验课,带我们云端神游曲阜三孔,实现了空间的穿越;成积春教授的《孔子“和”思想虚拟仿真实验》在线体验课则采取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回到孔子时代、回归孔子故里、回溯孔子生活”的历史情境,实现了“时空穿越”, 都让我深受启发。那我的《网上游故宫》课例,是否也可以借助先进的VR技术跨越空间,将学生代入真切的情境,去感知故宫的建筑特色与文化底蕴,让孩子们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行万里路”呢。

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教师要博采众长融合变通

古人有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作为传统文化教师,我们不能仅仅传授书本经典,更应该丰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形式,在融合变通中提升课堂的深度和广度,“传统文化”以“文化传统”的形式回归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

一方面是丰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方式,让有文化底蕴、有艺术趣味的相声、话剧、戏曲等“国艺”走进学生,让修身明礼的《 “国学”经典,以吟唱、课本剧寓教于乐的体验式方式呈现。另一方面,注重学科融合,构建STEAM课程研究开发体系,充分挖掘语文、地方、传统文化等蕴含的文化底蕴。就比如我们学校的特色篆刻课程,语文老师从字形讲解文字的演变,书法教师讲书法的审美、构字,传统文化老师解释文字背后的内涵,美术老师则落实到如何去篆刻,让孩子在“做中学”“学中做”中了解篆刻背后的文化底蕴。

短短相伴仅七日,依依不舍曲阜情。这次云端培训,令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方法,更对传统文化教学教研有了全新的认识,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育之行如逆旅,“素履以往,一苇以航”,带着一颗传播传统文化的诚心前往,无论多远的路,我们都能抵达。

                       (2504班学员  张翠莹)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