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一堂课中,张国钟老师举了很多的小事例,经典名句、故事随口拈来,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这让我在听课中,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海滩拾贝的孩子,捡拾了满满的宝藏。
张老师举例中说到了两个字“师”与“帅”,并谈到了我们的人民领袖毛主席。他是中国人民的最高统帅,但也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精神领袖。这个故事也让我浮想联翩。
这让我想到,一名教师,他的思想是有影响力的,教育者的思想往往在某一个范围、某一个群体影响甚至统领着这群人的思想。教育者虽不在政、不当政,却可以以自己的思想去影响整个社会,去影响更多的人,从而对社会的进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我想到了一个人——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先生。徐特立先生是毛泽东和田汉的老师。徐特立先生参过政,当过官,但他的人生理想是用教育来改革人心,以实现教育救国的愿望。他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南昌起义和长征,他不仅是伟人的老师,他更是新中国历经烽火的老战士,是共和国最为先锋的共产党员。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师范学校,当时徐特立先生正在此任教。从1913年到1919年,徐特立在湖南一师任教6年;而毛泽东从1913年到1918年毕业做了5年半的师范生。徐特立先生渊博的知识、进步的思想、高尚的品德,对毛泽东的学业和思想有相当的帮助和影响。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这对师生互为导师、相互影响,共同铸就了共和国教育史的辉煌篇章。
这个故事是不是也从一个侧面去佐证“师”与“帅”在精神上的呼应关系?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力量在于唤醒,在于改变,在于融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时刻自省,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影响着学生,并通过他们,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2505班学员 王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