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让传统文化破壁出圈

作者: 时间:2022-03-30 点击数: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阳春三月,我们迎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之旅,穿越千年与圣贤对话。虽然因疫情原因,没法身临圣贤之地,拜谒至圣先师孔子,但云端相聚,也有别样的精彩和收获。

充满期待的第三天专家们又给我们带来一场视听盛宴。袁梅老师的《经典诵读教法与案例分析理论结合案例,经典诵读指明了方向。袁老师从古至今,从诗乐教育传统到如今契合儿童发展规律进行分阶段诵读目标;经典的选择到诵读的教学方法,为我们一线教师在指导诵读的问题上解决了疑惑诵读不是念,而是一种艺术,去感受中华语言的韵律之美把中华语言之美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心间老师亲身指导,娓娓动听,我也被袁老师的个人魅力所深深折服。

第二节课是在线体验课,观看一部由袁梅老师编排的精彩话剧夫子。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孔子教育、孔子与学生为题材的话剧。观剧之前,袁老师结合当下,分析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乱象,指出了在当今传统文化教学中一线教师的困惑,准确定位传统文化教学目标,守正创新,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原则增强创新能力

 

袁老师以《夫子》话剧为创新案例,与老师们展开交流。话剧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杏坛桃李”“乱世幽兰”“舞雩春风通过孔夫子与弟子的言行,展现了孔子的教育智慧“仁者爱人”的教育情怀、“有教无类”的价值追求、“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天下大同”的人格理想、“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等为师之道,都蕴藏着无限的教育智慧,值得我们后人的学习、研究与继承。

我们一直在说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从未中断自信。总书记习近平在重要讲话或文章中引经据典,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平语近人”赋予了经典新的生命《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节目频频出圈,《唐宫夜宴《只此青绿》丽人行舞蹈类节目吸引了一大批青年人。通过专家的解读,传统文化活起来了,从书中、博物馆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时代新风尚并让世界看到我们的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从心底感到由衷的自信和自豪。

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光荣使命。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人,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继承和创新,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延续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并发扬光大,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2508班学员   孟倩)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