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春起之苗 日有所长

作者: 时间:2022-03-31 点击数:


几天的培训学习,收获多多就像春天的幼苗,在专家们如春光般的洗礼下,我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天天有所增长,日日有所收益,让我从全新的视角重新认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耿成义教授那里,知道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三个一百年”的风雨历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是经过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在池教授、朱教授、蒋教授那里,让我认知了汉字演变、古往今来种类繁多的大家书法、吟诵成唱的经典诗词,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张教授、傅教授、颜教授、宋教授、李成泉校长让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定文化自信,办中国式教育。专家们鼓励我们读中国的“圣经”--四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激励我们每位一线教师立德树人,做到传承经典,培根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程教授、袁教授,还有专家王瑞荣、赵松涛,他们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正是践行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思路,他们多样化的教育教学形式给我耳目一新的感受

许刚教授用诙谐、幽默的语调,向我们解释了“礼乐文化与君子人格”的联系,让我在轻松快乐中对传统文化之礼乐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作为“礼仪之邦”,中国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仪文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礼仪文明的养成,应该从小抓起,尤其是小学生,“礼”的核心就是“敬”。

这几天的学习是非常充实的,课上认真做好每一节课的笔记,不时与老师云端互动,时常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每当自己的观点得到专家的认同时的那种欣喜、小雀跃,让知命之年的我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重新感受到当学生的快乐。

培训还在继续,而我的心态、思想、教学技巧等方面不断的发生着改变和提升。同时,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也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如:在工作中没有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尤其是对班里的后进生,没有耐心的发现、发扬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孩子们做错了事,只是一味的说教。再如,在上传统文化课时,只是照搬课本,给孩子们读一读,讲一讲,从来没有更深入地钻研过......通过这次的学习感悟,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将会更好的弥补这些缺点与不足。我是一个悟性不是很高的人,许多改变与提升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但是既然认识到了这些问题,那我就会认真对待,并努力去改变。

我始终坚信一句话:“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只要勤奋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2507学员   贺永红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