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相知无远近,万里可为邻

作者:王丹 时间:2023-03-08 点击数:


——2022年度乡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心得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2022年度乡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也在这和煦的暖阳下展开。尽管我们仍然是以网络形式参训,但心中已无疫情之阴霾,渴盼“相知无远近,万里可为邻”。

我们正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往往忽视了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311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研究院召开座谈会时强调: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李兆祥教授说,今日之中国来源于前日之中国,来源于昨日之中国,所以发展今日之中国必须了解昨日之中国,以及前日之中国。苏秉琦教授认为,我国具有超万年的文化根系,上万年文明起步,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李老师从“满天星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时间为线,带我们见识了遥远的、具有神话色彩的人类起源,开始部落争斗的炎黄时期,成为“天下有德者居之”之滥觞的“尧舜禹禅让”,商汤的“有理想能担当”,儒家思想的诞生与发展,儒释道的思想大融合,程朱理学的诞生和影响,近现代中国被阻碍的自我反思,以及当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我们看到了儒家宽广仁厚、兼容并包的精神特质;在人际关系上:严于律己,推己及人;《礼记》之“大同”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自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让我更加坚信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今日之中国,而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作为一名扎根于乡村教育的人民教师,我更加意识到肩上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少年强,则国强”。要建设文化之强国,必先强大我中国少年!我们更有责任让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青少年们,摒弃短暂而空虚的精神刺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内心力量,增强文化自信,热爱祖国,并朝着美好的未来,坚定有力、昂首阔步地前行!

文化共时代一色,信息技术赋能农村教学。在这次培训中,王焕景教授带我们领略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在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搭建了桥梁,科学的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保障。王老师根据乡村教育现状,为我们着重讲解了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阐释以及学习任务与情境创设。首先,王老师借助几个实例让我们意识到,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及群体心理特点,为我们之后教学过程中“备学生”这一环节明确方向。接着,王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述,带领我们分析了几个教学目标,并给出了优化方案,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才是优秀的教学目标。总之,紧跟着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从教学内容的分解到教学目标的分类,再到教学内容的描述方法,事无巨细,满满干货,让我们在今后教学目标的确定中更加明确“着力点”。最后,王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学习任务与情景设计,并提出五个建议:

1. 细化教学目标形成任务;

2. 利用真实性情景创设任务;

3. 走入学生的生活发掘任务;

4. 寻找趣味话题设计任务;

5. 整合教学内容生成任务;

让我们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有“法”可依。

通过跟李兆祥教授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汲取到了强大的内心力量,意识到了肩上重任;王焕景教授的讲授,提高了我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让我今后的教学设计工作更加科学高效。对于接下来的培训,万分的期待,渴望和各位老师们“相知无远近,万里可为邻”!


6803班学员 王丹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