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化自信
作者:尤小雪 时间:2023-03-28 点击数: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李兆祥教授以《中华文化精神和文化自信》为主题进行了详细、耐心的讲解,听完李老师的讲解,感受很深,收获颇丰。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文明历史的深厚底蕴;我们是在这块土地上的文明培育出来的,全党全民族都要敬仰我们自己的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敬仰我们自己的文化,就要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当前形式下,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曾感慨:“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李老师讲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中国开花结果,与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丰厚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息息相关,根植于5000余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
敬仰我们自己的文化,就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深化研究阐释,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加强挖掘阐发,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强大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正是由于坚定文化自信,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丰厚而伟大,因传承而兴盛,因传统而繁荣。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李老师的报告,我会注重精神文明的传承和发扬,做到教学与弘扬文化精神与加强文化自信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