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山东省初中地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作者:公茂蓬 时间:2023-10-26 点击数:


文字:公茂蓬| 编辑:王友楠| 责编:孙金杰| 终审:沈秀清

非常荣幸成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员,经过109号至13天紧张的学习,专家老师们结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参训学员深入解读了新课标的新理念、新变化和新方向,以及教师如何做好地理课“教学评一致性”给很多理论和方法指导。这次培训专家教授们的先进教育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为今后我在课堂教学中践行新课标理念指明了方向。这次培训,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给我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感悟

1)知行合一,践行新课标理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和教育者,以灵活、机智的方式方法起到引领教学的作用还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辅导者,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指导,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知而不行,是为不知。好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不一定就是最合适的。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它进行改良,找出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我们才可以让孩子们取得最大的收获。因为我们只有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因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标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确定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课程目标。”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目标将由三维目标,转为核心素养目标。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体现的是地理课程对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少年的独特价值。为此,教师要依据核心素养,结合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目标。除此之外,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等教学理念的提出,也为教师开展地理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活化课程内容,优选课堂教学素材,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活动主题化等形式或将成为未来地理课堂的主旋律。

3课堂中注重学生参与

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思维,要注重创设生活情景,情景一定要符合学生年龄可接受性,真实性,加强地理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除了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之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多层次的学习任务,材施教。多开展动手实践和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在亲身经历中让学习发生,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4注重发挥教育评价功能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更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对过程性评价较为忽略。新课程强调过程性评价,注重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发挥评价的诊断、引导、改进、激励功能。在评价方法上,发挥学生自评、互评的作用,促使学生反思和自我改进,使评价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学习到何种程度,评价的标准如何?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中给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学业质量”要求作为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参考。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业质量”标准制定更加详细的评价细则,以便评价过程更直观、更有效。

5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教师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推进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成败。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和推进新课改的关键。在我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学习积极投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努力争创优秀科研成果。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