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子”意义
作者:陈寅恪 时间:2019-12-30 点击数:
今年国文试题,均分三部,第一为对对子,二为作文,三为标点,其对对子及作文二题,全出余手,余完全负责,近来有人批评攻讦,余不便一一答复,拟将今年国文命题之学理,于开学后在中国文学会宣讲,今日只能择一二要点,谈其大概。
本大学考试国文一科,原以测验考生国文文法及对中国文字特点之认识。中国文字,固有其种种特点,其文法绝非属于印度及欧罗巴Indo-European系,乃属于缅甸西藏系。中文文法亦必因语言文字特点不同,不能应用西文文法之标准,而中文应与缅甸西藏系文作比较的研究,始能成立完善的文法。现在此种比较的研究,尚未成立,对对子即是最能表现中国文字特点,与文法最有关系之方法。且研究诗词等美的文学,对对实为基础知识。考题中出对子,简言之,系测验考生对(一)词类之分辨,如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字对虚字,称谓对称谓等是;(二)四声之了解,如平仄之求其和谐;(三)生字Vocabulary及读书多少。如对成语,须读书(诗词古文)多,随手掇拾,毫不费力。如有人以祖冲之对孙行者,是可知该生胸中有物,尚知古时学者祖某其人;(四)思想如何,因妙对不惟字面上平仄虚实尽对,意思亦要对工,且上下联之意思须对而不同,不同而能合,即辩证法之一正,一反,一合。例如本校工字厅水木清华旁两联之末有“都非凡境”对“洵是仙居”,字面对得极工,而意思重复,前后一致,并非绝妙好对,此则思想之关系。按此种种,悉与国文文法有密切之关系,为最根本、最方便、最合理之测验法。
至于评判标准,即按上述各节:(一)文法方面,如平仄词类之对否;(二)意思之工否,思想之如何。分数则仅占国文三题中百分之十,倘字面对工,思意不差,则可得十分,如对得极好,可得四十分,即完全不对,亦不过扣去百分之十分。是于提倡中已含通融宽待之意,其所以对对题有较难者,实为考生中之有特长者,普通人字面对上即可。有人谓题中多绝对,并要求主题者宣布原对,余以为并非绝对,因其并非悬案多年,无人能对者。中国之大,焉知无人能对。若主题者自己拟妥一对,而将其一联出作考题,则诚有「故意给人难题作」之嫌矣。余不必定能对,亦不必发表余所对。考生较好之对,惟考卷尚未完全看完,且非经余一人评阅,但可就所忆者发表一二:一年级新生,对孙行者最佳者,当推“王引之”,因王为姓氏,且有王父即祖父之解,恰与孙字对,引字较祖冲之冲字为佳。“少小离家老大回”,尚未见有甚好者,如“匆忙入校从容出”,差可。中国文学研究所题对“墨西哥”,有人对“淮南子”,可称不错,因同为专名词,且末二字恰甚工也。
(文章来源:陈寅恪著,陈美延编《讲义与杂稿》,
生活
·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02年,4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