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进入统编教材培训第二天,上午听了曹老师的《大概念与历史教学》讲座,系统分析了大概念的提出,总结了历史大概念的基本构成,并结合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实际举例说明如何提炼在单元教学中提炼大概念。通过今天上午的培训,我感触颇多,对于一线教师,大概念名词过于抽象化和理论化,日常教学中把它具体化和形象化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中历史学科最基本的大概念就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即课程标准所提炼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关键概念。历史教师要实现从大概念(抽象)转化为大主题(具体)的思路转换。历史统编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为学生阶梯性掌握历史学科大概念提供了基本线索与内容载体。《纲要》教材中的目录、单元标题、课题等,从不同层次帮助学生提取了学科内容中的重要概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要不断梳理“大主题”聚合下的单元教学内容,作为培育学科“大主题”的主要载体。因此,我们必须提炼统辖重要史事的“大主题”,通过整合单元框架,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集约化。
比如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五、六单元中,可以发现教材编写更多体现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主线与时段性特征相结合的基本思路。依据“大概念”目标,我认为把这两个教材叙史单元整合为一个“大主题”统辖下的教学单元,更有利于整体把握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集约化。提炼“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救亡图存”作为“大主题”,其不仅可以聚合自“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史事”,更能呈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势”,即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所面临的主要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让我们乘着教材培训的东风,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实践反思,把培训中学习到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努力运用到教育教学实际中,打造一个全新的课堂,做一名教育的先行者!(1203班学员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