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山东省小学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2504班培训课程进入第二天。用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兆祥教授的话说:“3月15日是中国的打假日,今天坐在镜头前讲课的是真正的李兆祥。”在欢快的气氛中,我们度过的是欢快而忙碌、充实的一天
今天,我们先后分别聆听了宋立林教授的讲座《成人之道与为师之德》、朱乐朋教授的《中华书写文化与书法教学》、李兆祥教授的讲座《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成积春教授的在线体验课《孔子与<论语>》。四位教授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奉献了文化大餐,各位学员无不如食甘醴、如饮醇醪,欲罢不能。尤其是宋立林教授和李兆祥教授的讲座,为广大学员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梳理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脉络,激发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坚定了大家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志向和信心。
宋立林教授让我们明白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根脉是先秦诸子的儒墨道法诸家,主干是儒释道三家。并以形象化的比喻形容儒墨道法诸家的特点及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儒家属于温暖、希望的春天;墨家属于炽热、奔放的夏天;道家属于清冷、平淡的秋天;法家属于冰冷、冷酷的冬天。但在历史的发展与选择中,逐渐形成了儒家为主、儒释道共存的文化现象。如宋孝宗主张: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明代推崇的:儒是五谷,佛是金玉,道是药石。李兆祥教授也引用蔡仁厚的观点:儒是主位,道是从位,佛是客位。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结构;所以,儒家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根本,而儒学的根本就是仁学、人学。自孔子而孟子、荀子、二程、朱熹,是一脉相承的,都是探讨人之为人的本质,即成为人,成就人。这也是中国教师一脉相承的责任,自孔子至今天,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当代教师的职责和义务。那么,作为当代教师,就应当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精神,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504班学员 张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