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句句荡气回肠,编织千年风骚雅韵;古筝、琴瑟,声声低吟浅唱,回荡万里华夏大地。为进一步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月17日我们五十多位传统文化热爱者,继续跨时空相聚,聆听专家教诲。
上午我们聆听了许刚教授的《礼乐文化与君子人格—小学生文明养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孔府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中华文化的来源是多元化和多根系的,它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容纳了不同地方的文化,且兼容并蓄形成了多元一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特征。可见礼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许教授主要从一乐:中国特色的“声、音、乐”;二礼:人之多已为人之所在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礼乐文化教育是培育君子人格的根基,能够涵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塑造学生优雅的言行。在中小学进行礼乐教育是奠基性教育,关注学生的人格、道德、规则教育,助力学生成长,培养其仁爱孝悌之心、和谐相处之道,关注孩子友好交往能力发展和文明习惯的养成,让学生成长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些都是让学生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核心素养的题中之义。
赵松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从“子曰”到《子曰》—探索孔子智慧的艺术表达》。老师用诙谐幽默的对话、生动形象的表演为观众们展现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并用欢快的情景剧和优美的舞蹈讲述了孔子一生历经坎坷,终成一代圣人的故事。表演笑料百出,却又不失文化内涵。
下午我们学习了刘健教授的《如何做新时代的大先生》,新时代应该怎么样做一名教师。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我们要多读人物传记和经典,从伟人身上学习知识和为人处世的道理。
李成泉校长为我们带来了《孔子思想中的教育智慧》。李老师从孔子苦难的、颠沛流离的、自强不息的、伟大的一生开始讲起,给我们讲述了孔子思想中蕴含的教育智慧。孔子思想中“仁者爱人”的教育情怀、“有教无类”的价值追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范,“修己安人”的人格理想、“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为师之道等对今天的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跟随专家的脚步,我们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了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中国人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演变史,以史鉴今,可以提高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广度。
2503班学员 于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