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未逝,春已至,在这个草长莺飞,花开有声的季节,我们怀揣学习之心继续云集于此,跟随专家开启第二天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之旅。
上午的培训,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颜炳罡教授带领我们走进“四书”:
“四书”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士大夫必读“四书”,所以中国几乎没有人不受四书的影响。“四书”对于中国人的意义,犹如《金刚经》之于佛教徒,《古兰经》之于伊斯兰教徒,犹如《旧约》《新约》之于基督教徒的意义。两千多年,“四书”通过教育、官吏选拔等制度性设计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家庭管理、国家管理、文化管理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四书”蕴藏中国人价值观,是中国人衡量是非善恶的定盘星,是中国人人生指针和方向盘。
颜教授从“四书”与中国文化、“四书”之次第、“四书”内容及其读法等几个方面给我们娓娓道来,颜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博得评论区一片好评。从报告中,我们知道了四书又与五经有密切的关系,五经是源头,开启中华文化的先河,所以颜老师强调不可不读经书,追根溯源,将经典融会贯通,才能引经据典、真正吸取先贤智慧;读书还要注重顺序,方能循序渐进,积累智慧,这也让我对教学有了新的思考,要充分了解经典的内涵和层次,才能学之有法,授之有道;四书与立德树人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明德修身,提升自我,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言传身教的人格魅力和知识涵养胜过反复枯燥的言传说教。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了自身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更加体会到“活到老,学到老”的迫切性。细细想来,学习当属最自然不过的一件事情,就像我们的呼吸一样,在生命里不可或缺。因为学习,我们知书达理,文质彬彬,因为学习,我们眼界开阔,豁达淡然。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因为有学习的陪伴,即使天气阴霾,哪怕狂风来袭,生命的天空里,依然恬静安宁,生命的长河里,永远幸福清明。愿我们借着优秀传统文化这股东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下午,王瑞荣教授结合潍坊市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面的实践操作,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倾囊相授。
王教授从政策文件、保障实施,课堂教学、教材落实,学科融合,有力补充,多种活动,有效促进四个方面展开来谈。要想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一个区域落地生根,既需要各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给老师们提供多样的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也需要一线老师们铺下身子,扎扎实实做好备课、上课、反思、磨课、再备课等每一项工作。
王教授同时指出,在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学科融合中,书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教师如若写得一手好字则会给学生起到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听到这里,三组的小伙伴们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作品新鲜出炉,是不是被震撼到了呢!
池玉玺教授的《汉字常识与传统文化教学》为今天的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文结合的课件加上池教授的亲自示范,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汉字外形之美,内涵之丰富,让我们感受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愿我们中的每一位都能带着我们可爱的孩子们在传统文化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2505班学员 刘超 孔维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