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今天我们2505班的学员们又齐聚一起,聆听专家教授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我们醍醐灌顶,有了教育的方向。
曲阜师范大学宋立林教授做了专题理论讲座----《为人之道与为师之德》,让我们知道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为我们介绍了文化自信,了解了什么是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让我知道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就是道德精神,知道了“做人”的标准,了解到孔子带给我们的价值观。
紧接着,朱乐朋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中华书写文化与书法教学》的专题讲座,跟着他那风趣幽默的语言,我们了解了中华书写文化的历史,从最初的甲骨文到纸书墨迹,中华书写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传统书法欣赏观念,让我受益匪浅,重神采、重学问、重家数,除了扎根传统,继承传统,而且重要的还要有自己的个性在里面,也就是朱老师说的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才能称之真正的书法。又在朱老师带来的书法大宴中,领略的各个书法大家的作品,既有雄浑潇洒,又有古朴秀逸;既有文静醇和,又有险劲老辣。
下午,我们一起分享了蒋文祥老师的《让传统文化“至”地有声》的吟诵盛宴。蒋老师从最初的的读讲起,讲到声音的高低、长短变化,引导我们用声音承载自己的感情。他的传统韵文的读法,让我们知道了不仅有平声仄声,还有入声。
平声发音平而低、仄声发音高而短,入声短促有力。
接着,蒋老师以《枫桥夜泊》为例,想让我们根据平仄的规律,用横线和竖线标记要读的平仄音,再逐字逐句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以独特而新颖的教学方法,教给了我们实用的吟诵式表达技巧,同时指出诵读诗词时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老师们更是积极参与,热情高涨。
蒋老师根据吟诵式表达的口诀,一遍遍的不厌其烦的交给在线的老师吟诵的技巧,并详细解读了口诀应该注意的地方,老师们虚心受教,并跟着老师掌握吟诵技巧开始吟诵起来。最后,老师又以《定风波》等几首诗词进行了进一步讲解和练习,并总结了吟唱的十二字真言: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直到课程结束,老师们还是意犹未尽,好想再听一听蒋老师的吟诵。

下午的最后一场是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的袁梅老师带来的《以美育人 寓教于艺》,知道了传统文化不仅要渗透于生产、生活的领域的鲜活传统文化元素,更要学会如何创新,更给我们带来了她们的实践案例《夫子》的话剧,让我们饱受视觉冲击,感受到了以美育人,寓教于乐的传统教学。
一天的学习结束了,每位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风格各不相同,但他们都让我们受益匪浅,收获满满。更是让我们意犹未尽。
(2505班学员 李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