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找寻心中的“桃花源”

作者: 时间:2022-03-25 点击数:


虽然寒意未消散,但春分已多日,百草回芽,不由得心生喜悦。参加传统文化培训活动,聆听大师的精彩报告,倍感荣幸。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细腻、深远,那些历经岁月洗礼而流传于世的经典,在各位老师的教授解读下,让我不仅感受到了令人沉醉的韵律美感,更体会到了先贤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智慧,那何尝不是我们心中的“桃花源”……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间,培训来到了第五天——

亲切雅致的袁梅教授在《以美育人 寓教于艺  ——传统经典教育“两创”实践》课上,通过叙述理论、欣赏呈现孔子教育智慧的话剧《夫子》。该剧依托孔子故里,以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家语》为依据,再现孔子当年的教学场景。全剧主以教师为孔子形象核心定位,以孔子与弟子们的教学场景为情节构成,重点表现孔子“德育为先”“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育理念和师德风范,富有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为我们横陈出一幅“斯文在兹”的中国教育文化画卷。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王瑞荣老师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区域实施》为我以后的传统文化教学指明了方向。例如,传统文化可以与书法教育相结合,与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材的遨游汉字王国,和传统文化教材中的《书画》,《汉字构造与发展》相结合。传统文化还可以与音体美等学科相融合,例如我们可以借助课本剧以及大课间的充分利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这些好的措施促进传统文化的落地。

 

 

博学多才的李兆祥教授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深刻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承担教授传统文化任务的教育工作者,都应做到为师先立德,“德”是植根于我国传统思想中的重要灵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体悟,不断实践,做一个有信仰、有智慧的“大先生”。

 

 

古典文学大家叶嘉莹,幼时开蒙读的第一本书是《论语》,当读到“朝闻道,夕死可矣时”,她很震撼,好奇这个“道”指什么。后来在那些穿越前年的熠熠闪光的传统文化中找到了答案,也找到了生命之美。今有幸以传统文化为师,那么我将沿着千年前的河流阅读我们自己,找寻心中的“桃花源”。

 

2506班学员    吴林林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