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作者: 时间:2022-03-26 点击数:


文化如海,培训作舟。齐鲁大地,乍暖还寒,领导重视,暖意融融。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培训班在云端如期召开,会议由孙金杰老师主持,李兆祥校长、沈秀清老师、宋立林教授师参加了本次开班会议。沈秀清老师言简意赅地提出了学习的诸项要求与建议,我也开始了满怀期待而又紧张的学习生涯。

张国钟老师做了《小学阶段传统文化课的基本要求与教师素养》的经验分享,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传统文化课的目标与来处,及其高深的内涵。张老师举例讲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知行合一”等经典语句,让我对这些常萦绕耳边的话语又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也感受到了张老师不同的信仰与情怀。

徐勇教授以《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为主题,分别从“研制《标准》的过程、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四大方面向我们阐述了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的过程以及标准的宗旨与意义。从中也深刻地明白了,传统文化不能狭隘地等同于儒家经典,传统文化教育也不能窄化为道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安排应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由浅入深、点面结合、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期待《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能在今后真正落地生根、服务于平时的教学中。

夏云杰教授的《中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又一次刷新了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从“李约瑟之问”到“钱学森之问”,一脉相承,面对社会发展凝练出的命题,夏云杰教授站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角细致阐明“李约瑟之问”与“钱学森之问”的形成、发展以及解答。

宋立林教授,乃一位骨子里散发着儒学气质的学者。几小时云游三孔,再次领略孔子大家文化的魅力,回想昔日一游,切不可同日而语。从《为人之道与为师之德》的讲解中,我茅塞顿开,作为一名教师,“向上向善”的品行,“上善若水”的师德,孔子传递给我们的价值观,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王瑞荣老师在《小学传统文化教学区域实施》的经验分享中,详实具体地介绍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精神及各项活动实施。在王老师的分享过程中,我第一感觉就是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开展的活动扎实、踏实,严抓落实。我一直奋战在一线,因近两年相应“双减”政策,故而学校很多需要晨诵的内容都慢慢消失了,像《论语》《传统文化读本》等很多有影响力的读物。王老师给我们分享的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学校开展飞花令活动的视频,足以震惊人们的眼球、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诗词盛宴。学生们在诵读这些经典篇章的过程中肯定会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但这样的付出背后是大踏步前进的收获,这样的诗词量已远远超过了同龄小伙伴。我想,日积月累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对人生的选择。

 

三个小时,侃侃而谈《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貌不扬的标题下渗透着李兆祥教授丰富的内涵。横贯古今五千年历史,以各个阶段名人事例为节点,纵以国家党政为顶层,建设系统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经过几位老师的讲解,很多思想在大脑中强烈融合。习近平主席采访朱熹园时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尼克松总统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两句话所传递的中心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这是我们民族的魂,魂魄里有自强不息的奋斗,有厚德载物的豁达,舍己为人的无私,也有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每个华夏子女生长在这片土地上,骨子里孕育而生的是古人的血脉,是渗透在骨子里最深的记忆。

 

自认为是传统文化爱好者,但从一位位高深专家的分享中,可见自己的孤陋寡闻。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知识博大精深,我如乘一叶独筏,去见缥缈瀚海,幸得有诸位“仙人”领路,知晓以何书籍为载体,向善如登,无以畏惧!

2506班学员 李镇镇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