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中小学校如何利用丰富的地域的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今天是2022年4月的第一天,是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的第五天,每天都被授课老师们严谨的教风及他们的博学多识所激励、感染着。
一、多彩课程进校园
今天上午的第一节课是于伟利老师讲授的“培根铸魂 以文育人——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实践观摩课,我在于老师介绍的枣庄市实验小学的特色课程中徜徉,感叹学校课程安排的合理、科学及可操作性,为自己学校特色课程设置树立了目标及方向。
76门特色课程、76乘2的教师配备及于老师课件中展示的学校内特色课程的成果内容精彩纷呈,使我受益匪浅。学校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建设,开设多元化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把传统文化教育寓于校园课程之中,使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有机地结合,以达到育人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多元推进 享受幸福”!
二、传统文化进课堂
周倩老师带来的小学优秀传统文化示范课,老师引领学生关注文化、亲近学科,让他们在立体、多维的学科学习中,沐浴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通过体验与熏陶、理解与扬弃、鉴赏与反思等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为其终生发展奠基。
三、经典诵读教学
古人云:“积土成山,风雨生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开展广泛经典的诵读对提高学生们的传统文化水平具有重要帮助;通过诵读经典,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结合故事去给小学生们讲解,让学生把经典真正转变成了自己的精神气质,这样我们就更贴近、更加走近了学生的心灵。老师们要真正做到创设情境、代人作品、内化于心、技巧无痕!

四、体知孔子思想
这节课跟着宋老师“云游三孔”。三孔之行,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洗礼,它带着沉重的沧桑历史感,处处透露着强劲的文化气息。它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确越来越尽善尽美,仍巍然屹立,就如同儒家思想一般,在时光的磨砺里越挫越勇,在岁月的历练里光芒愈亮。

孔子被后世奉为“万世师表”,实在于其思想体系中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及其适用性的长远。时至今日,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很多内容仍然适用于现代社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标识,是华夏儿女保持族群认同和精神团结的文化符号。将经典融入课堂,从小开始启迪智慧,净化心灵,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路,这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507班学员 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