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久不衰,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今天,我们跟着专家一起徜徉在这历史的长河中,去学习、去感悟它独有的魅力。
早上,我们跟着张国钟和耿成义两位教授分别学习了《小学阶段传统文化课的基本要求与教师素养》和《政策话语与专业认知,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探问》。张教授指出,“传承经典,培根铸魂,重建中华精神家园”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民族的未来,文化的传承,要靠我们一点一点传递下去。我们要积极吸收其它国家的文化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慢慢融合,不断学习,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耿教授带领我们穿越“三个百年”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变迁。中华传统文化在20世纪的百年变迁中,从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形态变革和国民心理演进三个层面,百转千回,终于汇归于中华文化复兴的新时代大道。
下午,乘着夏云杰教授的时光列车,在《中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对比中,通过《百项世界纪录》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是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生在华夏,何其有幸。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瑰宝,是心灵感通,是精神融汇,要传承,要发扬;但它更需要我们去接受,去实践,去体悟。学古不泥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以传统文化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心灵,让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文化需要身心体验,只有与时代结合,运用到生活中去,传统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2510班学员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