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美好的春日邂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一场又一场精神洗礼,为自己注入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意义深远,受益匪浅。
开班第二日,我们跟随宋立林教授学习“成人之道与为师之德”。聆听过程中,头脑中不断浮现的是宋教授昨晚带我们云游“孔林”的场面。
孔子作为至圣先师,其言行对其学生以及后人的影响甚是深远,因此有了弟子为其守孝三年的做法。跟随孔子学习为师之德,用圣人的思想洗礼我们的身心,作为教师任重而道远。现如今,儒家经典已进入小学课堂。我校语文课堂便引进了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教材,四年级使用的便是《读论语学成语》这本书。学生在每日的诵读中积累论语名篇,自选主题进行小课题研究,走进孔子的生平,探究为学之道、为政之道等,研究虽浅显,但使学生走近儒家学说的第一步。
枣庄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伟老师进行了“例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鉴往知今、与时俱进”的讲座。张老师阐述了立足当下探寻传统文化内涵的重要性,以“是‘桥’何以建?如何适应一个全新的时代?如何在全球视野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形成文化自信?如何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人文情怀?”五个问句引发我们的思考。
张老师还通过思维导图以及表格的形式清晰地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内涵、特点、对外辐射和传播、吸收外来文化以及传统文化的价值。
张老师提出了助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四个统一,并指明文化传承与生活实践和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中小学教师要依托国家的方针政策,放眼未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塑造优秀的传统文化家园。
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周倩老师执教了一节优秀传统文化在线体验课《信》。周老师精心设计了诵读、理解、拓展、践行几个环节,让学生徜徉于经典之中,与经典为友。
枣庄实验小学的老师介绍了学校在落实传统文化方面的具体做法:择高而立,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担负立德树人的使命;向宽而行,以特色的课程建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往深处走,以丰盈的文化浸润燃亮生命成长底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是一场精神盛宴,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努力做一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播撒者。
2510班学员 崔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