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独树一帜,而又熠熠生辉,历史长河中沉淀下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又清新自然。传统文化专题培训已过去了五天,培训中,既有理论型的专家教授,也有经验丰富的一线校长、教师,至于所学,早已乐在其中矣。
一、培根铸魂,以文育人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来自枣庄实验小学的于利伟校长运用他们学校的鲜活案例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教育与实际教学的完美融合,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周倩教师运用课堂实例让我感受到教师如何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有效引导。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再到实践中去,用自然的环境、自然的方法引导教育自然的人,构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传统文化生态圈。我们中国所特有的自然性文化元素和人文因素是我们的骄傲,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是指引我们的方向,有爱,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二、诵经典,铸新魂
诵读是感受中华语言文学之美,感受中华经典精神之美的最佳方式,袁梅教授用独具魅力的声音把诵读经典的方法和技巧向我们娓娓道来,教育的根本是什么?不是知识的传授,也不是技能的培养,而是人格的养成。诵读经典,需要具有一定的温情。这是我们的传统,我们的传统就保存在传统经典当中,我们有责任继承我们的传统,我们也有必要熟悉我们的经典。我们每个人要读的书很多,但最应该读的正是经典。
三、观“孔庙”,感“至圣”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一些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大的启发、指导意义。宋立林教授用精彩的视频带领我们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孔庙”,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一种德性文化,孔子说:“仁者爱人”,教师应用“仁”去热爱学生,感化学生,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从而受到好的启示。孔子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今天的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要明白:只有弥漫着儒雅文化气息的校园才能造就温文尔雅的一代君子。古圣先贤以己之思明我之智哉,明心见性,睿智笃行。
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教师要研究教法,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教师也要在自己的努力教学中体会到成就感、幸福感,从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
2509班学员 孙明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