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谙师道 直面挑战——高师培训第二期简报
作者:二组学员 时间:2024-08-22 点击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 高校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任务的千斤重担,如何守住师道,树立教育家精神,如何应对数智化时代带来的挑战,是我们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过的第一大关。
上午,年轻有为的刘国权博士从思维革新、话语更新和方法创新三个维度,为我们讲述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刘国权博士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讲述自身从一名实习辅导员到专职辅导员直到蜕变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的过程,给我们深刻阐述了他在工作中的“新方法”。面对思想政治工作繁杂、学生不好带、岗位要求高等诸多挑战,刘博士给我们介绍了他的应对举措:思维变革——不为失败找理由,多为成功找方法;话语更新——拒绝“道德绑架”,实现“双向奔赴”;方法创新——总有一个人要做第一个,为什么不是我。刘博士的分享给了我们思路和启发,在今后的思政教学中要借鉴运用。

下午,由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的袁梅老师带领学员参观了中国教师博物馆,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教师为主题的博物馆。袁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博物馆的三个展馆,从教师的发展历史到孔子的“有教无类”,从师范教育被重视到如今许许多多的教育家,深刻为我们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教育家精神之“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在二楼展厅孔夫子的塑像前,袁老师细致地讲解了孔子的生平和伟大的思想,从治学弘道到教书育人,从人生哲学到治国理政,从反思历史到认识万物,孔子的智慧钩深致远,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以“中庸”为方法,在引导人们建设一个美好的大同世界的同时,重视“因材施教”,3000弟子中涌现出72贤人,更是凸显了万世师表的精神。袁老师每到一处都会以我们的教师身份为引,将孔子思想的内核与教师职业的“道 ”相结合,让我们离“教师之本 ”更进一步,更能从孔子身上体会到为师之道、为师之责。每一位老师都被袁老师的讲解所深深吸引,为孔子和诸位先哲的胸怀所折服。老师们纷纷拍照,时常和袁老师互动,产生情感的共鸣。

虽然培训才进行了两天,但每一位老师都是收获满满,斗志昂扬,每时每刻都在以饱满的状态吸取各位专家的经验和智慧。相信通过本次培训,我们每一位高校教师定会更进一步,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出自己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