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课堂研思维 共情育人促成长——海南州高中物理、化学教师跟岗研修 第12期简报
作者:万玛措吉、物理组员 时间:2025-06-14 点击数:
在跟岗研修进程中,今日物理组及化学组聚焦课堂实践与育人交流,以专业研讨推动教学提升,用温情对话守护学生成长。
一、习题课堂:以题启思,雕琢解题智慧

在高二(8)班的课堂上,马英老师带来了一堂精彩的电磁感应期末复习课。电磁感应知识抽象复杂,是高中物理的重难点内容,但马英老师讲题时行云流水,展现出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整堂课以“知识点+题目”的形式展开,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题型紧密结合,在巩固基础概念的同时,融入具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目,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电磁感应的核心要点。令人惊叹的是,面对这样难度较大的复习内容,班级学生却能快速接受,积极与老师互动,思维紧跟课堂节奏,这充分体现出江宁高级中学学生扎实的知识功底与良好的学习素养,也让研修小组的老师们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有了新的思考。


虽新课已近尾声,习题课却成为教学研讨的“富矿”。化学课堂上,教师以高考典型题型为脉络,从基础应用延伸至复杂情境分析,通过错题变式训练引导学生突破思维惯性。学员教师沉浸式观察“零散题目转化为思维训练链”的教学逻辑,课后围绕“跳出刷题困局”研讨,共识以“解题思维可视化”为核心,通过路径拆解、错因归纳,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思维方法,将习题课升华为能力锻造场。
二、青海班交流:以爱育人,守护成长温度

与青海班教师的交流,聚焦学生异地求学的适应与成长。在作息安排上,充分考虑学生跨地域的生物钟差异,灵活调整早晚自习时长,既保障学习时间,又预留缓冲空间。生活关怀中,教师以“亦师亦母”的角色融入学生日常,时刻挂心学生的衣食住行。发现学生因学业繁忙无暇顾及生活,便主动帮他们清洗、缝补衣物;留意到学生因思乡食欲不振,就亲手制作家乡风味的馍馍,让熟悉的味道抚慰乡愁;天冷时提醒添衣,天热时关心解暑,将关怀渗透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中。面对学习压力大、思乡情绪重的学生,教师主动倾听、耐心疏导,用温暖话语和包容态度,为学生搭建心灵依靠的港湾。这种全方位的关怀,让学生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安心投入学习。
三、全天复盘:以思践行,锚定成长方向

夜幕降临,研修小组依旧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按照惯例开展晚自习研讨活动。
物理组教师们围坐在一起,分享一天的学习收获与感悟。大家结合马英老师的课堂教学,探讨如何优化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围绕江宁高级中学教师的备课经验,交流提升备课质量的方法;针对谭老师分享的教育教学情况,思考如何将先进经验与海南州本地实际相结合。在热烈的讨论中,思维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大家对物理教学与教育管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化学组学员教师梳理一日所得:习题课的“思维训练密码”、青海班育人的“情感联结心法”,都成为反思教学的新视角。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学生听得懂、用得上”的教学实践,把育人关怀融入日常细节。后续,化学组将整理习题课思维训练策略,让今日收获真正成为教学提质、育人暖心的动力。
从课堂的专业打磨,到育人的温情对话,今日研修是一次“教学+育人”的双向奔赴。学员教师在习题课中探索思维培养路径,在交流中领悟育人本质,以反思为帆、实践为桨,向着“更懂教学、更会育人”的目标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