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研磨促提升 科研赋能助成长—海南州高中物理、化学教师跟岗研修 第17期简报
作者:物理、化学组学员 时间:2025-06-19 点击数:
今天是跟岗研修的第17天,研修活动充实且富有成效。
一、课堂听课备课环节


上午,物理组高二的老师聆听了许老师的一节电磁感应复习课。针对电磁感应章节的典型题型,授课老师进行了分类归纳与方法提炼。在电磁感应电路分析中,通过“切割磁感线导体等效电源”的模型化思维,将复杂电路转化为简单串并联问题;高一老师们集体听了吴老师的一节总复习课。面对综合题,老师传授的“拆分 - 整合”解题方法受益匪浅。拿到题目后,先将复杂的物理过程拆分成一个个熟悉的子过程,比如把带电物体在电场中做圆周运动的过程,拆分为上升、下降、最高点、最低点等不同阶段,分别分析每个阶段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


此外,物理组利用空闲时间和晚自习时间对麻老师的《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课进行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通过思维碰撞,形成了以“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分层训练”为核心的教学方案。
二、课堂研磨环节

化学组全体跟岗教师参与旦切卓玛老师《金属矿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课程的磨课与评课。教学中,她通过工业案例、实验视频等多样化素材,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与冶炼方法的关联,注重知识迁移与科学思维培养,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师们围绕设计思路与导入环节展开深度研讨: 设计思路:肯定课程以“原理—方法—应用”为逻辑;导入环节:针对导入内容的趣味性与关联性,提出可结合生活中金属制品、历史故事等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评课,教师们在交流中碰撞思维,为课程优化提供了多元视角。
三、聆听讲座环节

下午,全体理化教师聆听了彭主任的“科研型教师的成长与培养”的讲座。彭主任阐释了什么是科研型教师,并指出科研型教师成长路径。讲座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提问,围绕“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时间”“课题申报书撰写技巧”“跨学科研究的切入点”等问题与彭主任进行深入探讨。彭主任结合案例提供个性化建议,现场氛围热烈。
今日活动实现了“实践—理论”的有机结合。课堂磨课让老师们认识到教学设计细节优化的重要性,而科研讲座则为专业发展指明方向。未来,老师们将以科研思维指导教学实践,在反思与探索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