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聚焦教学关键内容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海南州高中物理、化学教师交流教科研工作研修 第18期简报

作者:物理、化学组学员 时间:2025-06-20 点击数:

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物化研修小组于 6月19开展了一系列丰富且有深度的教研活动。

一、聚焦课堂实践,共探教学良方

上午,物理小组全体成员聆听了许老师的精彩课程。课堂伊始,许老师先安排学生进行 20 分钟的习题练习,以练促学,精准把握学生知识薄弱点。随后,针对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许老师抽丝剥茧、深入剖析,引导学生透过题目表象,挖掘背后的物理原理。在讲解过程中,许老师反复强调深入理解知识点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研修小组成员带来教学启发,为后续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化学组老师们共同观摩洪冬玲老师关于“高二化学期末复习卷”的教学过程。洪冬玲老师采用“前20分钟做题,后20分钟讲题”的教学安排。学生做题阶段,课堂安静有序,学生专注答题,充分检验自身知识掌握情况;讲题过程中,洪冬玲老师精准分析题目,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与易错点,结合知识点深入讲解,不仅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题目,更注重解题方法与思维的引导,有效提升学生复习效果。

二、打磨精品课程,凝聚集体智慧

下午,物理研修小组围绕贺老师主备的 “超重与失重” 课程展开深入研讨。在 30 分钟的研讨过程中,成员们从课堂引入环节的趣味性、重难点讲解的逻辑性和透彻性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打磨。大家各抒己见,提出通过生活实例、实验演示等多样化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化学小组参与了万玛措吉老师的《物质的量》教学展示与摩课环节。万玛措吉老师以《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物质的量”为课题进行教学展示。课堂引入环节,万玛措吉老师巧妙以生活中常见的大米、鸡蛋为例,通过类比的方式,将宏观物质的计量方式与微观粒子的计量需求建立联系,生动形象地引出“物质的量”这一抽象概念,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后续教学中,万玛措吉老师自然引入摩尔质量概念,结合实例深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质量与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层层递进的讲解与练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课后,老师们对本次课程进行研讨,并延伸至“氮及其化合物”相关课时分配问题。老师们各抒己见,从知识逻辑衔接、重难点突破、课时容量等方面展开讨论,明确各课时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为后续教学计划制定提供清晰思路。

此次研修小组教研活动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在课堂实践、课程打磨、观摩方面均取得良好成效,都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教师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