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新”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正经历从“知识传递”向“素养赋能”的范式转型。针对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导向(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延续第一天的精彩纷呈,第二天的培训如期而至。通过孟祥同专家阐释三新改革背景下的科学、真实、高效的高中英语教学评到下午孟老师带来的《高一英语词汇》及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马筱慧老师带来的示范课,为老师们解析改革落地的具体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从理论到实操的系统支架。
一、三新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实践与成效

首先来自山东曲阜师大附中的孟祥同老师为大家用一组数据讲解了改革背景与痛点破局。“三新”改革对高中英语评价提出三重挑战:①科学性不足:传统纸笔测试偏重语言知识(占比68%,2022年华东区抽样),忽视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评估。②真实性缺失:87%的教师承认课堂评价脱离真实语用场景(2023年全国教研调查),如角色扮演任务仅模仿教材对话③效率瓶颈:52%的学校存在"评教分离"现象(教学过程与评价脱钩),导致反馈延迟超3周。强调三新改革明确要求评价需“科学、真实、高效”,即:科学性:基于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框架,确保评价工具的信效度;真实性:创设真实交际情境,评估语言能力与跨文化交际素养;高效性:实现评价结果即时反馈,驱动教学动态调整。
其次孟老师提出科学评价的三大实践路径。评价标准重构:从知识到能力内容效度优化:参考高考命题趋势,将评价重点从语法机械记忆转向语篇分析、续写逻辑(如情节连贯性、时态准确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读后续写任务通过“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双轨制,强化学生读者意识和语言表现力。动态评价工具:引入学习档案袋(如口语录音、写作草稿迭代记录),结合AI语音分析技术,实时追踪学生进步,为个性化指导提供数据支持。评价主体多元化:师生协同参与,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省市级教研活动(如优质课评比、示范课观摩),提升教师在设计分层评价任务和解读评价数据方面的能力。学生自主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制定(如续写情节合理性的小组讨论),培养元认知能力。
最后,孟老师强调在三新改革下的英语教学评价,需以科学工具为骨架、以核心素养为灵魂,最终实现从“选拔”到“成长”的范式转型。2025年高考英语命题中读后续写占比增至25%,进一步凸显了这一趋势的不可逆性。
二、专家示范《高一词汇课》

孟老师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说出“active”和“passive”带领学生开启本节课的词汇学习之旅。
孟老师向学生展示了2024年新课标Ⅰ卷阅读理解C篇中“engaging”单词,由此单词引出-ing 和-ed所具有的语法及语用功能。并耐心细致地将知识体系进行总结:amazing, surprising, interesting, engaging具有主动意义;amazed, surprised, interested, engaged具有被动含义。 使学生由点及面地理解词汇知识。
接下来孟老师带领学生了解了英语构词法,所含词根和词缀,强调学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构词法的学习。孟老师为同学们整理出了2024年新课标Ⅰ卷课标外的派生词,带领学生们进行了学习。
最后,孟老师一评促教,让学生当堂吸收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出具练习题,用所给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孟老师的课例为“三新”改革背景下的词汇教学提供了可迁移范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将词汇从“语言符号”转化为“思维工具”,值得在同类课型中推广实践。深化构词法认知,结合高考真题例句(2024年全国卷Ⅰ完形填空原句)进行语义场训练,提高目标词汇掌握率。
三、本地教师研讨课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的马筱慧老师为老师们带来了精彩的选择性必修二Unit 5 A delicate world Developing ideas Why Shennongjia?
马老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朋友圈神农架中的动物照片,自然地将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神农架。其次通过神农架的视频播放向学生提出2个问题:“Where is Shennongjia?”和“What is it famous for?”让学生对神农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马老师邀请学生对题目进行了预测,通过对文章首尾段的分析带引学生了解了本篇文章的体裁为演讲,对文章结构进行了划分,最后输出环节要求学生Make a lecture。最后通过Jane Goodall的话对课堂进行升华。
四、专家诊断分析

孟老师对马老师的课进行了高度赞赏。本节课中体现出了“三新”概念,以学生为中心,最后的输出环节有难度有创新。教师对文本的分析透彻,对学生的引领及辅助到位。其次马老师的课堂充分利用多模态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各类学习资源。马老师专业素质过硬,值得大家学习。
参与“三新”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后,老师们对教育教学的底层逻辑产生了颠覆性认知重构。通过沉浸式研修、课堂实战观摩深刻体会到:新时代教师必须完成从“教材搬运工”到“素养架构师”的角色跃迁。此次培训不仅是教学技能的升级,更是教育哲学的觉醒。我深刻认识到:素养导向的课堂应是“认知冲突的激发场、思维进阶的训练营、文化对话的会客厅”。未来将持续践行“三新”理念,让课堂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生长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