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思政星火映新程,三新课堂启新篇——西宁市“三新”改革下高中政治实践研讨活动--政治第1期简报

作者:政治组 时间:2025-06-18 点击数:

当六月的夏阳洒满湟水之滨,西宁市高中历史学科“三新”改革第二阶段专题培训于6月17日在西宁十四中启幕。此次由青海省教育厅领航、西宁市教育局统筹推进,西宁市教科院策划承办,并委托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搭建学习平台的培训如同一把金钥匙,开启了思政课堂转型的实践之门。培训第一天山东省齐鲁师范学院孙宝华教授携前沿理念踏浪而来,与本地教师共织思政教育的时代经纬。

课堂争锋:素养之花在情境中绽放

晨光初露,孙宝华教授以《必修二: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示范课破题,宛如一位织锦大师,将企业责任、社会发展等抽象概念,编织成“共享单车运维困境”“社区志愿服务”等可触摸的生活情境。高二年级的课堂上,学生们化身社会治理观察员,在案例剖解中触摸社会责任的温度,让“促进社会进步”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成为思维深处的价值自觉。

紧随其后,西宁十四中王生越老师的《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研讨课,如同一堂法治情景剧的导演,以“校园名誉权纠纷”模拟法庭为舞台,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破译《民法典》的实践密码。当“原告”陈述被侵权经历、“被告”援引法律条文辩驳时,法治意识已悄然浸润心灵,课堂成为培育公民素养的鲜活土壤。

孙宝华教授的诊断分析如庖丁解牛,从“教材内容的生活化转译”“议题设计的思维坡度”“素养评价的隐形嵌入”三个维度,为课堂把脉开方。“政治课要像春风化雨,让价值引领润物无声”,他的点评让在场教师豁然开朗。

思想纵贯:一体化思政的系统建构

午后的专题讲座如一幅经纬交织的思政教育全景图,孙宝华教授以“立德树人”为精神坐标,在时空维度中铺展从小学到大学的思政培养谱系:“小学以‘红旗一角的故事’播撒信仰火种,初中用‘法治漫画墙’搭建认知骨架,高中借‘议题式辩论’锤炼辩证思维,大学以‘原理研讨’构筑理论大厦”。高中政治学科恰似承上启下的精神枢纽,需在核心素养的经纬间,为学生系紧人生信仰的“第一粒政治纽扣”。

他以山东“行走的思政课”为鲜活注脚,讲述泰山挑山工精神如何化作初中课堂的情景短剧,沂蒙红嫂故事怎样成为高中课题的研究母本,让思政教育如黄河之水,从泰山挑山工的石阶蜿蜒而下,在沂蒙精神的沃土中汇聚成流,最终奔涌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浩瀚江海。这种“各学段同频共振、课内外深度融合”的系统建构思维,为西宁思政教育绘制了“源头活水润初心,百川归海铸党魂”的发展新图景。

首日培训如同一颗投入教研湖中的石子,在教师心间漾开层层涟漪。当课堂实践与理论建构相互映照,当本土探索与省外经验彼此激荡,思政教育的星火已在湟水之畔燃起,照亮“三新”改革的前行之路。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