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乡村教育 躬耕希望沃土——山东省乡村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第四期简报
作者:山东省乡村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 时间:2025-10-27 点击数:
编辑:王友楠| 责编:孙金杰| 终审:沈秀清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经过前三日的潜心研习,我们聆听了智者宏论,碰撞了思想火花,如沐春风,收获颇丰。培训进程已半,我们正从“知之”迈向“好之”,进而探寻“乐之”的境界。今日,当以“温故而知新”的态度梳理所得,更要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自觉,将理论映照实践,深思乡村教育之本,在思考与交流中,采撷更多真知,照亮前行之路!

上午,我们共同聆听了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怀举教授题为“校本教研的理念、策划与实施”的专题报告,全体参会人员均深感启发、收获颇丰。


高教授以清晰的逻辑脉络,从三大维度系统且深入地解读了校本教研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在“什么是校本课程”的维度,七个方面进行详细指导,从由来、概念切入,明确其“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核心理论,拆解“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大要素,并通过与专业研究对比,提炼出“学校为基地、课堂为实验室、教师为主体、师生共发展为目的”的特点,最终剖析校本教研的本质与发展趋势,后续还围绕“校本教研的策划原则”与“实施注意事项”展开讲解,为理论落地提供了清晰指引。


高教授见解专业深刻,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温度,为我们学校后续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方法论指导。


高老师的精彩分享,不仅是一场理论的盛宴,更是一次行动的号角。学员代表张焕校长在分享中表示,聆听了高老师的报告,让我们坚信,立足校本、聚焦课堂、依靠教师,是促进教师队伍发展的不二法门。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态度,投身到校本教研的实践中去,为自身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午,我们聆听了齐鲁师范学院毕诗文教授的专题报告《新时代高品质学校建设与校长领导力提升》。毕教师认为高品质学校要有生成性的学校理念,卓越的课程教学,充满活力的内部管理和支持性的外部环境。
毕教授强调了校长的专业职责,体现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体现校长的组织领导力;第二层次,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发展,体现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第三层次,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体现校长的价值领导力。

新时代教育干部能力视角下校长领导力内涵更加丰富。一是政治能力。校长要明确责任与使命,提升教育政策理解能力和办学方向,把握能力,要懂政治,做正确的事。二是专业能力。校长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提升主动投身教育变革的决心和勇气,提升管理决策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和办学定力,懂教育,正确的做事,因为理念决定行为的品质与高度理念决定格局格局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三是实践能力。校长要转变思维方式,自觉从过去经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经验思维走向科学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解决能力与教育实践智慧,有办法,高效能做事。四是领导能力。校长要有团队建设能力,学校治理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校长要以教育家精神强师铸魂,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毕教授指出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作为校长要深刻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内涵,人的四大要素即身体要素,心智要素,情感要素,精神要素。教育者要深刻理解要素均衡性即个体素质要素均衡发展;个体倾向性即群体中的个体差异性特征;内在系统性即各个层面素质及其子要素之间密切关联,高度互动,相互构建。

毕教授通过各种实例让我们明白从个体差异的真实性理解个人自主建构的合理性,从而回归学习的本质,转变育人方式。
叶澜老师曾说:教师是点亮学生心火的人,校长是点亮教师心火的人,不要等什么都现成了再来做事,要想在一个没有问题的社会来做事,这是一个空想。从现实找到一条通向理想的路才是可行的。这既是对我们校长身份的崇高定义,也是对我们行动的有力鞭策。作为乡村校长,我们就是要在有限的条件下,成为那个首先点燃自己、然后去点亮他人的人。

今日的研修之旅暂告段落,但思想的回响仍在延续。我们既汲取了理论的甘泉,也经历了思辨的碰撞,愈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坐而论道,而在于起而行之。
正如古人云“行者常至,为者常成”,真正的成长发生在“知”与“行”的融合处。让我们将这几日的所学所悟,化为照亮前路的光,带回广袤的乡村校园。愿每一位同仁都能成为坚定的“燃灯者”,不仅点亮自己,更以务实笃行的姿态,去点燃教师的育人热情,最终照亮无数乡村孩子的未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