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历史骨干教师的培训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也认真学习了十二位专家老师的讲座,可以说专家们从各个角度对新教材、新课标、新课改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同时也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指导,对于教材的编写、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境教学实际操作、史料解读、教学设计还有命题能力如何提升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对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有帮助。现将这几天的学习总结如下:
第一,分析高考,总结方向。济南市教研室的边海长老师的讲座,结合近年来高考试题以及对高三备考的经验出,从命题角度来分析了新教材新课程的历史教学,明确了下一步我们的历史教学着重点在哪个方向。了解教材特点,了解命题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实施,进而实现历史学科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济宁一中的李成顺老师和江苏镇江的束鹏芳老师,也是结合高考的大背景对历史高考体系进行了诸多的解读,为我们教学和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怎样使用教材打开了思路。专家们对高考分析的透彻性让我们受益匪浅。
第二,新课改、新课标、新课程。叶小兵教授的课,介绍了统编历史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基本的结构。通过学习,了解了新课程方案的定位,强化了课程实施制度,明确课程实施各环节的责任主体。通过对比了新旧课程标准,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变化,构建了完整的历史教材体系,确立和落实立得树人的根本任务。所以历史教育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第三,教学体现学科素养。邹平一中刘庆亮老师的讲座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掌握历史学习技巧,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山师大附中的孟伟老师也用了实际教学中的大量的课例,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借鉴。同时也展现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更好的践行新课程的实施,如何更好的落实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日常中就得以体现。
第四,开阔视野,加强理论学习。每一位专家都有很高的理论素养。在培训中,滨州的曹大梅老师介绍了“大概念与历史教学”,是我们了解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也对我们教材中的课程整合提出了方法和途径。临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宋玉柱老师也对老师命题能力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讲解。让我们认识到命题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的教学相辅相成。同时北京师范大学的王本陆教授的新时代课程育人理论,也让我们对当前课程育人面临的问题有了深入了解,加深了对课程改革的认识。
第五,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在教学设计和评价中。素养本位本身就应该体现在教学日常中,这就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密不可分,赵健健老师和石雷老师在今天的讲座中就做了深刻的分析,赵老师理论加实践的讲解,利用实际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有了具体的评价体系,让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能有的放矢。石老师的理论高度,并对教学设计提出具体要求,为学科素养在实际教学设计中的具体体现加以详细讲解。使我们认识到在课程改革之下必然推动教学改革必然推动思维改革。以素养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专家通过详尽的讲述,让我们对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又有了新的认识,提升了我们的思维,拓展了我们的眼界,助理了我们的专业成长。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更加的努力探索,学以致用,不断提升自我。(1201班学员 陈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