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间,为期一周的传统文化学习进程过半,这几天的学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很多思考,更让我再一次领略其无穷魅力。
传统文化是有传承性的。我们常说我们中国有几千年灿烂的文化,从文字的产生演变到文化思想的形成、多元衍生无一都是由前人智慧为基础的。
比如文字的产生。朱乐朋教授讲汉字书文化的历史: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帛书,简牍到后来的碑刻,纸书及至当今电脑,当然我也认为电脑书写算不得一种书写文化,不论是汉字本身的演变还是它的承载方式都是融合了之前文字的特点,承载方式从甲骨到纸张,即便是电脑也且算是一种文字的承载方式吧,它们是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更为便利。
再比如传统文化思想,这一方面宋立林教授的讲解带给我更多的思考。他讲中国文化的精神有其根脉,即先秦诸子百家。有根脉必有枝叶,那么后来发展起来的各家学说思想,及至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想无不是在这些思想基础上产生并传承的,所以我们说——一脉相传,一脉相承。
今天学习让我首先想到一个词——丰富,进而又想到另一个词——广博。哪一个用来总结今天的学习体会更好呢。查了一下,“丰富”意为种类多,数量大;“广博”意为宽广博大。《礼记经解》中提到“无所不通,是为广博”。在我看来,“丰富”一词多指于面,广度大。“广博”的指意不仅有广度,宽度更有深度。
传统文化是广博的。单从“文化”这个词语的定义探索看就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开课第一个问题,耿成义教授就给我们提出“文化是什么”的问题,并带我们从近现代中外学者那里寻找答案;傅永聚教授也提到这个“文化”的感念问题,他带我们探寻到了战国末年“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立林教授还提到“文化”的概念,在他的观点中提到了“人文精神”,带我们从中国人文精神的根脉中去寻求答案。
再看“传统文化”。赵松涛老师在课上给我们提出了“提到传统文化你想到哪些方面”的问题。我们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但没有一个人能说得完整。我想到宋立林教授的总结:大传统——精英、经典、士大夫;小传统——民间、习俗、老百姓。言简意赅。赵松涛老师以曲艺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传统文化的多元性,许刚老师讲礼乐文化同样和曲艺相关,他又讲到君子人格就具有更深层次的意思了。他讲到中国特色的“声 音 乐”,“乐”的教化作用与“礼”又密切相关。
2503班学员 孔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