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慎独,自律的最高境界

作者: 时间:2022-03-24 点击数:


 

不知不觉培训已进行了两天,我收获了知识亦收获了情怀和思索。尤其是张国钟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慎独”,引发了我良久的思考。

“慎独”,语出《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其意是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严守本分,不做坏事,不自欺。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我们一般将它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从利益的角逐到权势的争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职场说话之道,而忘记了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修养。而回归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深刻的反省自我,回归真我。君子慎独,要有严格自律,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做空谷幽兰要做沧海帆。

教师要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加强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是完全必要的。注重慎独,必须做好三点:

一、从隐处着眼。要求教师首先要把着眼点放到自己的思想深处,去寻找最隐蔽的角落里的不良思想和动机,一旦发现就赶紧把它抛弃。

二、从微处着手。慎独作为一种品德修养方法,必然反映在一定的言行和过程中。教师说话一定要慎重,不能口无遮拦,在上课、与学生谈心、与家长沟通抑或与同行交流的过程中,也要拿捏好分寸。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别对学生要求过严、过高、过急、过死别对学生过奖、过纵、过罚这应该成为一个教育常识。

三、从恒字着力。慎独不可能一劳永逸,寄希望于自己的一时热情。它作为教师崇高的修养境界是十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修养的结果。教师应着力于一个恒字,做到终身不改初衷,生命不息,修养不止。

人生在世,人前要正直,人后要正派,独处要正心。这就是慎独的延伸和内涵。我们要用它时刻来警示自己,来勉励自己,来磨砺自己。

2506班学员   王蓉蓉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