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飞草长,杨柳醉堤,在这温暖的春日里,我们与文化相逢,与传统相遇。
今天,在北京师范大学徐勇教授对《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的解读下,我对“中华传统文化”这个老朋友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一直以为经典就是那些《三字经》、《弟子规》、《大学》、《论语》、古诗词……但今天的这堂课,让我知道了传统文化不等于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也不等于儒学经典。原来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像我所了解的那样狭隘。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经过一代又一代先民的接力传递,穿越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筛选和过渡,从过去一直延传到现在。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表现了民族自我和特色。它是需要一代代中国人继续传承下去的文化财富。
在徐勇教授通俗易懂的讲解下,我才知道,那岳飞的精忠报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那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都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他们不屈的脊梁都彰显了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而这些,也许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这,便是我们特有的中华传统!
鲁迅先生曾说过“惟有民魂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回想14年艰难卓绝的抗战历程,正是因为我们有了民族自信,有了高尚的爱国情怀,有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在国家危难之际,才会有无数的爱国志士,勇于担当,抛头颅、洒热血,以己之身换国之安宁,以己之精神彰国之气度!
在当前疫情防控面前,我们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不正是国之精神最好的流传吗?一批批志愿者,一车车防疫物资,一颗颗爱心,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送去慰藉。他们是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精魂。他们,便是传统文化流淌至今的见证!
中华的传统文化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笃信者、传承者!
2505班学员 杨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