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春风拂柳醉春烟。”在刚刚迎来春分时节的第二天,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小学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
虽然不能亲自去往曲阜师大这座神圣的传统文化殿堂感受经典的魅力,但是同学们渴望知识的迫切心情是一样的。一大早,我就和所有同学一样提前半个多小时,早早守候在了电脑屏幕前,等待这一场文化盛宴的开启。
第一天的培训中,我就被张国钟老师的《小学阶段传统文化课的基本要求与教师素养》深深地吸引了,张老师的课风趣幽默,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虽然隔着屏幕,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就这样徐徐铺展开来,如同一幅绝美的历史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第二天上午,四个小时的时间,我静静聆听了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的精彩讲座《四书之道与立德树人》。开课之初,教授对“圣”之一字的讲解,充满了睿智和博学,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授指出“儒家文化”是一种爱的艺术,并就中西方文化进行了细致而具象化的分析,每一句话都富含深意和哲理,发人深省,足以抚平我们心中的心浮气躁。教授自言:从教四十余载,尝不敢为师。这份豁达和洞明,令人敬佩!这节课让我们学到了太多太多,“不学礼,无以立”“言忠信,行笃敬”“止于至善”……这些足以成为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足以让我们去践行教育的责任,让四书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安顿我们的精神家园。
第三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精彩课堂依次铺展开来,令人眼界大开,目不暇接……朱乐朋老师的《中华书写文化与书法教学》幽默诙谐;蒋文祥老师富有磁性的声音将我们带进吟诵的世界,让传统文化“至”地有声;袁梅老师带来的“两创”实践《夫子》三幕话剧,更是场景还原了孔夫子教化人心的教育大智慧。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听了老师们的课,就如同徜徉在中华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自心中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被深深激发了……
有趣生动的课堂时光是那么短暂,三天的时间就在同学们的认真聆听和笔记思考以及师生之间亲切交流、热烈互动中悄然而过,大家都意犹未尽:同学们有的继续课上的话题在微信群中兴奋讨论,有的添加了老师的微信号想课后继续讨教,还有的同学向助教老师索取上课的课件想要继续完善自己的课堂笔记……对知识的如饥似渴,让我们这些耕耘在小学三尺讲台多年的教师,顷刻间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求学的时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深知,作为一线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才能更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和弘扬。所谓厚积而薄发,我们必须要坚持不断地获取知识,才能在积累中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成为灌溉学生心灵土壤的“源头活水”。

不知不觉间,六天的培训已然过半,感谢各位授课老师的精彩讲解和倾囊相授,老师们春风化雨般的谆谆教导让我们享受了一场饕餮般的文化盛宴。“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愿我们能乘着此次培训的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拓宽道路,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2505班学员 王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