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随笔三则

作者: 时间:2022-03-25 点击数:

 

一、踏莎行(中华新韵)

短短几天,在传统文化培训中得到了新的感悟,就像在浓雾中探路,迷茫无措。随着课程的讲解,仿佛迷雾散去,芳草萋萋,带来春天的愉悦。一边听老师的课,一边尝试着仿秦观的《踏莎行》填了一阕,与各位老师共享美好心情。


误入仙源,却迷津渡,长天望尽茫茫处。
天宫何在鹊桥无,欲寻仙子舟难溯。
浓雾闲愁,春晖花木,娇颜渐露纤纤素。
踏莎行路路莎青,轻呼燕使留家树。

 

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24日《礼乐文化与君子人格》听课笔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今天许刚老师对孔圣人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解读把我拉入了对如玉君子的向往之中。

我忍不住遐思,君子在哪里呢?在《诗经》中,那个真正的君子呀,他“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那是什么样的君子呢?学问精湛,品德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宽广,谈吐幽默风趣,像青铜器一样精坚玉礼器皿一样庄严。可能是《诗经》中的君子更符合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两千多年来的汉文化中,中国人一直对君子有着比较高的追求。君子,应当德才兼备,文质彬彬,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而这个“文”则更说明了人们对“在人性的本质”之上的“文学修养、品格修养”的追求。从我们新中国的领导人的才华中也可以窥见中国人对君子的崇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主席毛泽东主席,一生文学作品颇为丰富,其诗词气势气贯长虹、磅礴凌厉,可以说是纳雷霆于文字,排山倒海,摧枯拉朽,宣扬自己的宏大胸襟。而周恩来总理则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此评价参考《红星照耀中国》斯诺评价)。这两位优秀的领导人除了在中国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之外,一生留下的文学作品也如星耀长空,灿烂史册。

而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任主席习近平,带领我们实现了伟大的复兴历程,同时也写下了那首纪念焦裕禄精神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魂飞万里,盼归来,此山此水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雪,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这样的领袖,这样的君子,可以称为君子如玉,玉则文质兼美,高洁的道德情操,才华横溢,独特的个人魅力令人敬仰一生!

 

 

 

三、做“志于学”的青春

——3.24日下午孔子思想中的教育智慧听课笔记

    在今天下午的课堂中。李成泉校长为我们讲述了孔子伟大的一生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在《论语》中我们也读过孔子有一段自述,概括了自己思想变化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李校长所讲到的孔子一生的经历和成就对我触动非常大。“仁道”是孔子一生追寻的“大道”,作为“万世之师”的孔子,他的思想对今天的教师仍有深刻的启发与引领的意义。这个“仁”就是道德的坚守。

    张桂梅老师为办女学,一生清贫,抱病奋斗,这是“贫且乐”的“仁”;2018年5.12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舍弃生命,将学生牢牢地守护在自己的身下,这是“杀身以成仁”的“仁”(见孔子卫灵公篇);杨小玲,“千手观音”邰丽华的老师,一名普通的聋哑学校舞蹈老师,为了让这些聋孩子感受舞蹈感知生命,独创了“呼吸舞蹈法”,是“诲人不倦”之“仁”。这些优秀的教师道德模范,他们的生命,无一不闪耀着“仁”的光芒,“仁者安仁”,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无论身处何境何地,从不忘记自己的道德坚守,不改变自己的矢志初心;“知者利仁”,一个有智慧的人,深深领悟唯有仁心才是人间正道,唯有仁心才能长久。

  今天,听了李校长的课,反思回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四有好老师”指示,我深深体会到:教师,有仁心,才是仁道。仁者安仁,心安处即吾乡,有仁心,得仁道。

    今天,传统文化培训的导师中,有年老的教授,有曲艺大师,有从物理学教师转向的传统文化名家,有一线的教育专家特级名师,我在老师们的引领下学习、诵读、反思自我,让自己的生命在国学诵读领悟中升华。虽然生命的年龄已过四十,但思想的年龄还在“志于学”的初期阶段,我也会继续努力,志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志于自己的思想锤炼,志于教师的道德坚守!

2505班学员  王艳芬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