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云游“孔林”不负春光 完美收官意犹未尽

作者: 时间:2022-03-29 点击数:


 

26日,精彩绝伦的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班迎来了最后一天的培训,我们满怀依依不舍之情分秒不辍地尽享宋老师的云端现场教学。窗外春光明媚,云端锦绣满屏。我们跟随着宋老师走近“孔林”,领略师生伦理的现代启示。

宋立林老师便带领我们打卡“孔林”,边结合新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承,对比儒教、佛教和道教的异同之处,鼓励老师们担负应负的责任。儒家讲解立德立功,有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永不言弃,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呼吁全体教师多读书,从儒学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心做人,体味人间真伪。

宋老师介绍,孔林,又称至圣林,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城北1.5千米处,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与孔府、孔庙统称“三孔” 。这里是孔夫子长眠之地,夫子生前在此开坛授学,首创儒家文化,为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学烙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个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体系,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石。

据悉,孔林占地近200万平方米,有坟冢10万余座,有神道与城门相连。孔子墓位于孔林中部,封土呈偃斧形,汉代设祠坛建神门,宋代刻制石仪,元代立碑、作周垣、建重门,明代重建享殿墓门、添建洙水桥坊和万古长春坊 。孔林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墓葬制度的沿革和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宋老师还带领我们见识了石碑之王——康熙大碑。碑身35吨,共65吨。康熙二十五年春二月立碑,宋老师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介绍了康熙对孔圣人的尊崇之情,言语之中充满了对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

宋老师介绍,儒家文化之所以成为主流,教育功不可没。读书才能考科举,就像今天,倡导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程异曲同工。孔子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五千年文明一脉传承,孔夫子功不可没。因此,人们都说: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中心。随着宋老师的介绍,我们看到了”勾心“和”斗角“,他们巧妙地把空间利用好,工匠精神可谓精心独运,巧夺天工。

我们又跟随老师领略了”大成门“的绝代风华。了解了雍正皇帝下令重修孔庙的历史背景,读懂了皇帝对孔圣人的尊崇之情。老师为我们解读了对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 至诚至圣与两间功化同流”。老师从“父子 夫妇 兄弟 君臣 朋友”的关系中倡导老师们为对方着想,方能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讲解中还提到中国的人文精神,将人格的魅力和制度性凸显得淋漓尽致。

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为 。今天的云端现场教学,让我们走近圣人,收获满满。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早日花开“疫”散,我们共同携手走进”三孔“圣地,浸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中。学有所得,方能学有所为,我们定能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上文化自信,大步昂首向前。

下午4时,我们进行了传统文化课程的经验教学经验交流,20名教师就本次培训,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做了真挚而精彩的发言,纷纷畅谈此次培训的满满收获,述说了对此次培训的感恩,表达了今后工作中的传统文化的教学改进。

晚上6时,结业仪式开始了。沈老师就本次培训做出总结,致敬专家老师们的精彩授课,肯定了学员老师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并宣布本次传统文化培训班完美收官。

知书达”礼“学无止境,学有所为立德树人。本次培训虽已结束,单传统文化学习之路却是长之又长,愿我们携手共进,学有所为,共同为传统文化的锦绣前程贡献一份力量。

 

 

 

2505班学员 李甜甜 许杰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