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传统师道与当代师德学习心得

作者: 时间:2023-03-06 点击数: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师与道密不可分,为师之道在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在言传身教。合格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倡导以德施教。师道是教师的核心素养,是教师的灵魂,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在的关键是,要打造一支师道高尚、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以师道重塑社会风尚,以师德涵养教师心灵。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教师占有特殊的位置,因为陶冶学生的品德,教导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才能,发展学生的专长等等都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孔子根据自己教育实践的体会,提出了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要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要讲究教法、循循善诱。宋立林老师从孔子的教育理念,三孔的建筑布局出发阐述了传统师道的内涵及与当代师德的紧密联系。

中国文化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儒学讲究“天地君亲师”:天给人以“性”,“地”给人以“命”,“亲”是父母,给人以“身”。“性”“命”“身”合起来就是人的生命。“君”代表国家,是领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儒家对“天地”的尊崇,反映了人对天地宇宙的一种根源感。“师”是“天地君亲”的代言人,深深理解“天地君亲”之间的关系,具有最高的解释权,而“君”“师”给人以慧命。《学记》中“师严然后道尊,道尊而后民知敬学”中的“严”就是尊重。所谓师道尊严,不是师名尊严、师位尊严,而是要和师道连在一起。教师能够坚守师道,有高远追求,才能赢得尊严。而且教师的尊严要靠教师群体来维护,通过教师的自律和自觉来获得。教师应该有高远的追求,教师的尊严要靠教师自身的学问、人格魅力和尽职尽责来实现。

重温师道的含义,回首师道的旧事,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尝试梳理师道与师德的关系,更是想在历史中汲取营养和动力,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师道,做好师德自我提升和学校师德建设,让教师这一职业在今天依然能够成为学生甚至公众的榜样,让教师职业散发出学术的芬芳和师德的光辉。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