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乡村教师(公费师范生)培训心得
今天,山东省乡村教师(公费师范生)培训不知不觉迎来了最后一天的培训。接受了六天的培训,收获颇多,培训内容有政策的方向指引,有专业精准的理论支持,有全面细致的言传身教。培训期间学行结合,专家答疑解惑及学员间交流研讨让我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在名师的引领下,我也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做了简单的规划。
仰望星空,做追光者。
古代雅典著名政治家梭伦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长流水。只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与时俱进充实自己,才不会被淘汰,才不会辜负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内心丰富多彩的世界。”而相比于城镇学校教育的条件,乡村学校教育环境存在一定的差距,最缺乏的就是优质的教师资源,这就更需要乡村教师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传播知识的本领,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实在性,随时随地给自己充充电,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像张桂梅老师一样,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张妈妈”。
默默耕耘,不断钻研。
爱心成就教育。农村的孩子相比城市孩子受教育环境相对单一,接触的新鲜事物、新活动较少。近几年外出打工人员增加,留守儿童增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更要注重用爱心和耐心感染学生,因材施教,主动热情地帮助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贫困、接收能力较慢的学生,以“爱心、耐心、责任心、”去感染他们,经常与学生谈心,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情感上的困惑、学习中的苦闷、生活中的烦恼,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社会的温暖,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课堂是幸福的。
潜心教学,追求实效。
在日常中不能忽视自身的成长,多向优秀教师学习,模仿、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授课技巧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教育思想武装头脑,只有用思想行走的教师,才会越走越高,越走越远。“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取决于此”,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如何培训教师素养一文中所言,高深的教育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是一个教师成长的指航之路。积极揣摩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性格、情绪、意志自制性等,重视指导学习策略,因材施教。研究名师的优质课,多听指导教师的示范课、多听老教师的研究课、多听集体备课的主题课、多听即将参赛教师的评优课、多听获奖教师的汇报课、多观看名师的录像课,细心揣摩他们点拨、评价、激励等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提炼教学的技巧和要领,模仿中慢慢地领悟名师的教学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助力自己快速成长。
此次培训为乡村教师们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提升了格局,明确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和历程,引导教师们通过合理规划自身专业发展目标,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我要努力用心去发现、用爱去感染,在乡村教育这块平凡而孕育着无限生机的沃土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