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争当文化自信的接班人

作者:张若言 时间:2023-03-24 点击数:

——乡村义务教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心得

今天,乡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拉开了帷幕,我们迎来了本次培训的一节课,李兆祥教授关于《中华文化精神和文化自信》的解读,我受益匪浅。

李教授从中国文化血脉传承久远、中国文化精神博大、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特色鲜明、大一统的国家和民族的大融合、宏富中国典籍“文以载道”这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我认为要深刻的理解文化自信自强,必须明确其蕴含的深远的社会效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展形象。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体现着民族的精神气质,涵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我们打造中国名片,书写中国故事,就是要通过文化这个桥梁来连接世界,展现国貌。北京冬奥会上,通过全世界关注的赛事,冰墩墩得以出圈,不仅让国人喜爱自豪,更让全世界都走进了中国,了解了中国。其次,聚民心。文化力量潜移默化,融入生活,影响深远。《黄种人》《中国心》的歌词构筑了内心的爱国情怀;《山海情》《县委大院》等电视剧让我们走进基层故事,品位百味人生;《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专题纪录片生动活泼,清新脱俗,让我们全方位了解传统文物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方方面面。

我认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用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文化和教育息息相关,要落实义务教育政策,同时不能忽视社会教育的力量。要在全社会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公民道德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产业。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取其精华,与时俱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虽然培训才刚刚开始,但是本次李兆祥教授带给我的收获却是一生的宝藏。文化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我辈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定要做好文明传承的接班人、勇当文化的接班人。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