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5月20日,我参加了由曲阜师范大学举办的甘肃省省级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班培训。我得到了很多收获,不仅加深了我对培训理论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培训实践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现将培训体会总结如下:
(一)师德为先,构建了情智一体的培训价值目标
教师培训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路径和载体,它可以使教师专业思想得到加强、专业知识得到更新、专业技能得到提升以及综合素养得到升华,并且获得更高程度的专业理解和职业认同。本次培训确立了情智一体的培训价值目标,不仅关注培训者教育能力的发展,更关注培训者教育情感的发展。在培训规划中,把情感作为培训的显性目的明确提出来。而且“情感”培训目的体现在过程和结果之中,并且有切实的考核办法予以保障。同时,培训中设置了相关的课程,5月17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张汉林教授做了题为《情感劳动:教师培训的新维度》的报告。
(二)立足实践,创新了培训模式
不管采用哪种培训模式,均应遵循立足实践的原则,让参训的教师真正参与其中,亲身实践,强化培训。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为主的培训方法,使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的培训活动之中。本次培训立足实践,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创新了培训模式。刘永老师主持了培训案例实地研习:师德师风培训项目观摩;袁梅老师主持了培训案例实地研习:师德师风培训现场教学;宋立林教师主持了培训案例实地研习:传统文化培训现场教学;张雨强教师主持了工坊实践:问题诊断与任务目标;张国钟教师主持了主题沙龙:教师培训方案设计问题诊断、培训策略与解决方法;曹传鲁教师主持了工坊实践:需求调查和需求分析方法与案例研习;沈秀清教师主持了工坊实践:培训方案设计与修订;宋立林教师、袁梅老师主持了工坊实践:培训方案展示与交流。各位老师立足实践、辛勤努力,使本次培训更加切合实际。教师职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品性,教师成长不是单方面的教育理论知识丰富和积累的过程,而是不断整合教育理论知识与个体知识的过程。本次培训培训者在生成性、变动性、场域性、交往性、践行性的专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实践智慧和行动能力。
(三)以人为本,彰显了培训者的主体意识
本次培训能够做到以人为本,能够研究甘肃省培训团队的特殊性,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满足了不同培训者的发展需求。培训课程反映了教师培训研究领域的新进展,能够联系教育实际,尊重和吸纳学习者自身的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加强了调查研究,了解培训者的各方面需求。从培训时间、内容、方式、评价、考核、培训者的素质、培训环境,都凸显教师这一培训主体。构建了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满足了不同培训者的发展需求,彰显了培训者的主体意识,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这次培训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升了培训质量。
通过这次研修,我认识到培训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是需要在不断地学习、反思和实践中不断提高。总之,我认为此次研修班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宝贵经历。我在与优秀的培训团队交流讨论中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愿我们能够将这次研修中的收获和经验用到我们的培训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培训水平,也更好地服务于参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