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教育改革 课程促新

作者:焦玉琛 时间:2023-04-08 点击数:


今天是培训的第五天。崔成志教授从新颁布的课标入手,从以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完善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制定评价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和提出培养核心素养的实施建议四个方面的内容谈起,让全体学员了解了本次教育改革对于基础教育教学的新方向。

我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众所周知,每个时代的教育方式的确立是受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制约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许适合当时的经济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面对这些新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有诸多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方面。过去的教学方式是有不足的,如强调共性,忽视个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等等。现代教学理论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地进行反思与总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因此作为教师,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储蓄新的原动力。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中,新课程的要求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评价、教师“教”的行为发生变化,重要的是使学生“学”的方式发生变化。

作为教育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同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更多的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应当学会了解学生内在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善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保护学生的自尊,相信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老师应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次互动合作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的、和谐的交流与沟通。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应该给予更多的赞扬和默许,一些错误的观念让学生在探究和学习中加以改正,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能力,最终成为一名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这也正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