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开拓进取
作者:李贵菊 时间:2023-07-27 点击数:
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结束了,我收获颇多。各位专家教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又一堂精彩而又接地气的讲座,使我们对于今后成为一个怎样的教研员指明了方向,真正了解了教研员的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工作职责,同时感到教研员的责任重大。以下是我在学习中的收获:
一、 反思自己,提高认识
通过齐军教授的讲解,我明确了校本教育研究的方式与实践,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最需要提高的是研究能力,在经过第一阶段的经验积累后,如何度过职业瓶颈期,齐教授从三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策略。通过学习让我跳出来看自己的所为,由于自身业务水平的限制,致使自己的眼界比较狭窄,看问题没有深度。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忽略了好多关键性的东西,对一些教学现象、教学行为所引发的结果,分析不透,甚至不会分析。不仅仅缺乏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理论联系实践的认知、科学可行的操作方法,更缺少的是做业务的心境。
二、 找准切入点,努力提升教研能力
终身学习是教研员应坚持的理念
学习是现代社会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教研员,学习尤为重要,教研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教研员要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己服人,使自己真正成为老师们值得信赖的参谋长。作为一名教研员,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才能在本职岗位上站稳脚跟。
与时俱进是教研员应具备的思维
作为一名教研员,要多看实时出版的教育类书籍、杂志、报刊;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要全方位学习2022版新课标,在县教研室严重缺乏学科教研员的情况下,对于本学科课标要深入理解、掌握、吃透,其他学科课标也要了解,掌握,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各个学科共同发展。
读书写作是教研员成长的阶梯
此次培训学习给我们教研员的成长指明了方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一句句教导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坚持写作更是提升自己的好方法。工作中的困惑和难处,点滴收获和真实体会,教育现象,等等,都可以随时随地记录下来,用我们的笔反映着教育中的真实生活。阅读与写作就如同蜜蜂采百花而后酿蜜一样,没有见多识广、博采众长的“厚积”,就不可能有教研员的“薄发”或“多发”。
深入一线是教研员提升的阵地
教育科研离不开老师,离不开学生,离不开课堂,因此,教研员要走进课堂,走近教师,走近学生。教研员只有深入教学一线,才能倾听他们的困惑,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薄弱环节,汲取成功经验。掌握了真实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后,评课指导才能一针见血,教学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因此,教研员不能远离一线,闭门造车,也不能应付差事,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地进行听课调研,而要面向基层,融入课堂,使自己的双脚踏在实践的土壤上。
听课评课是教研员工作的重点
教研员听课评课要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老师。听课应该坐到学生的中间,心中有学生。课前做到与身边的学生有效的沟通,这样才可能更有效地收集感受学生的学习信息。观课时,我们是信息的收集者,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的理解者,同时也是执教教师的助教,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议课时,不是去建议别人怎么教,而是主动说“如果我来教……”,因为你的建议对别人未必合适。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困惑和问题。
通过培训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我收获颇多。同时也感到做一名新时期合格的教研员,压力很大,但我不会退缩,在教研员工作的主阵地上,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竭尽全力彰显自己的工作特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我的这份工作做的更实、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