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边老师分析:本题在做题的时候,用题目的时间可以推测出来。有时间顺序。前后的借鉴。来源于,历史地理填充册,对我们的启示:在解决重大主干知识的时候要落实的地图上。
4.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
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 (孤证不立,或者是以偏概全,出现了众多并不能说明是不是主要载体)
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孤证不立
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 史料实证
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
边老师分析:正确选项比较陌生,对于学生是个很大的挑战,规律:很多正确选项都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出自大木康《明末画本的兴盛与市场》总结:
考察的史料实证(一分史料说一份话) 主干知识:这一时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的表现,归结于唯物,想考商品经济发展,但是不用这个概念,而是用出版商业化。
9.《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
A.中国人民 侵略 中国 美帝国主义
B.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先进
C.技术 现代化 先进 科学
D.开放 稳定 企业 改革
边老师分析:命题立意:主干知识,改革开放,素养:主要是时空观念。历史常识:人类历史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来的,应该是个过程,尤其是思想方面更慢。比如两次工业革命历史的发展并不像是历史描述的那样,过了一个时期就这样子了,并不是活字印刷发明后就取代了雕版印刷的。历史的发展是个过程。把79年的社论找出看看有没有(或者说是78年以及80的,改革开放成为高频词大致是在84你那)
点滴:从边老师中:从主干知识的考察的角度,注重主干知识的考察。从命题技术层面,设计的正确选项都是新结论,一般比较熟悉的结论都是不对的,从历史常识的角度,需要让学生搞清楚,历史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过程,一步一步的进行,人类历史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需要一步一步的来的,应该是个过程,尤其是思想方面更慢。
历史上之所以出现一种结果,是因为一系列措施的结果,因为课本限制,不可能一一列举。遇见新的史料新的情景,结合主干知识看看是不是有相似性。从内容的取舍中可知:具有一定的继承和联系性,从命题技巧的角度以及从内容的角度(比如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近几年的试题)
10.约公元前450至前445年间的一件铭文记载了雅典公民大会选拔女祭司的情况:[……]阿科斯提案:胜利女神雅典娜的女祭司[……]应从所有雅典妇女中[任命],……女祭司的薪资应为(每年)50德拉克玛以及公共祭祀(牺牲品)的腿和皮。”多年后,公民大会再次明确规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玛。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
A.公民大会负责处理城邦重要事务 B.祭司是享有特权的公民群体
C.妇女在特定领域拥有政治权利(不是政治权利,而是对对女祭司的尊重,雅典以男性公民为主体,妇女没有政治权利。) D.津贴制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边老师分析:可以运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课本明确表述了雅典男性公民才有政治权利。绕道题目背后看其本源,出自黄洋《古代希腊的城邦与宗教--以雅典为个案的讨论》西方古代基本都受到神灵崇拜的束缚。古代社会对于神灵崇拜的注重。“希腊城邦表达了宗教。亦为宗教所表达”雅典城邦的守护者是胜利女神雅典娜。
题目的立意的角度:从课本的角度上表述,公民大会是最高机关,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公民大会负责处理城邦重要事务。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
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日:“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材料二
图3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图4 黄泛区示意图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12分)
边老师分析:学术问题、历史问题。北宋定都开封的利弊有很多。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P331-332,从文章中去找几个热点。历史上备受瞩目的问题,备受后人争议的问题,
邓小南《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也可以从城市以及城市发展的职能的角度进行描述
是个整体,需要宏观的去把握,比如此题: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多角度进行思考,政治、经济、交通、气候、民族关系、黄河泛滥等。考察时空观念非常突出。时间是个尺度,(朝代、公元纪年、分期等)
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英雄”
材料 图5为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13分)
边老师分析:与行走的少年来看还是有进步的,从答题的角度来看,难度太大了,(感觉自己知识太浅薄了,专业知识太少了)《近代中国画报研究》转型期中国的儿童像。《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选材的时候需要跟国家一致,爱国主义,在审题中要观察其中的地球仪、枪,在道德的层面需要保家卫国,体质气质上要求尚武豪迈
第二部分:今年新高考试题对复习备考的启示
1、何谓主干知识?何谓隐形知识?
2、明确选择题命题的三类典型特点。有效应对。一种就是依托主干,但是在选项的设置上回避原有的表述,另外一种是异于常规,观点的争锋,通过材料得出正确的结论,千万不要把知识学死了(战国时期义利观的问题)。
3、高频考点,重点知识常考常新。重点问题反复考,考察的角度有所变化而已,通常意义上的重点还是重点,但是要灵活。反复考察重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主要是朝代之间
4、无情景不命题,每一道题都是新情景,都是新角度,如何提高课堂的时效性,设计性和思维含量,在我们的命题中要有新的情景。主干知识梳理--整合拓展…典型训练--创新设计。1787年宪法为例,拓展联邦政府、州政府制衡,两党之间的制衡,议会中参议院与众议院之间的制衡,大洲和小洲之前的制衡,假如从材料题目的应对来说,山东题的命题的基本特点,强调宏观把握,一个历史时期为切入点,综合考究这个时期的各个方面。两手抓,教学设计:可以有典型题目(等级题目),中时段的一段或者一个单元的设计中,以抗日战争为例,进行设计,基于长时段以主题为单位的设计。《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国家分裂。实际人口比统计人口少,主要原因是社会动荡,中央集权的破坏,地方管理体系的破坏等。
5、新高考试题中的新带来的思考。
新教材下的新高考。
新教材中的新:
第一,纲要教材中增加的新内容。如:中国古代史中的民族关系与便将管理;世界史古代文明产生与发展、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等。
第二,选必修教材三个主要模块中体现的认识人类历史的新视角。(这个地方没听明白,全国卷的两道题)
第三,新教材中遵循的新理念(人类文明的多元共容,交流互鉴,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十四年抗战,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