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简报:为智慧而教,为未来而教
作者:教育中心 时间:2018-11-16 点击数:
“为智慧而教,为未来而教”
——记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大均衡发展中心黄坚主任讲座
第六期洪字班侯月阳

11月14日上午,第六期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班第四天。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大均衡发展中心主任兼北京君谊中学教学部校长黄坚教授作了《为智慧而教,为未来而教》的专题讲座。
黄坚教授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育改革必须坚持文化自信。他从《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开始讲起,认真解读儒的“道德智慧”教育,并带领学员们一起朗读乾卦、坤卦,体悟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声音响彻会场。黄坚认为,人是有能量等级的,团队也是有能量等级的,世间万物皆有能量等级。教师们要有君子般的“四有好老师”品格,要引导学生志存高远,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不断弘扬文化自信,培养出能够坚持文化自信的大脑和灵魂。这既是教育规律层面的内涵选择,也是教育层面的文化选择。互联网+的开放时代,高尚的人格怎能揣着蝼蚁一样的心?”黄健教授如是说。
“未来已经到来。没有了文化自信,教育便难以触及人心灵深处的精神基因。然而当下,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呆板,仍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痼疾。互联网思维,是教改力量的黏合剂,是以人为本、提倡尊重平等交融参与的思维。这种思维让主体的人学会用未来思考现在,用结果倒逼过程。未来教育需要全流程、全方位的生态创新,要打破教育产业的边界,开放教育资源优势,打造完整的教育生态圈;未来办学需要连接师生,连接互联网,连接中心的百位教研员与教练员,成为一个云脑,形成一整套办学大数据,打造教育新生态。” 黄坚教授表示。
接着,黄坚教授分享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促进课堂教学变革的疑探教学实践”——“疑探教学”共四个教学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拓展运用。首先是设疑自探,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其次为解疑合探,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后是质疑再探,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课堂上学生质疑、探究、解惑,再质疑、再探究、再解惑;学生问学生答、学生讲学生评、学生考学生练;学生小组自主、探究、合作,造就了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课堂教学灵动、大气、深邃,涌动着前所未有的活力、智慧和魅力。该成果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先独学深思,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后,采取小组合作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疑探教学”的优势是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发生了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到考试临近就手忙脚乱,在家熬夜搞突击,突击做题,突击背课文、背单词了,基本上在学校就把该学的东西都学会了。

最后,黄坚教授就君谊中学的创立、办学理念、办学品位进行了简要介绍。该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疑探教学”思想与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紧密结合,构建并实施了基于“互联网的社会化项目制组织教学及管理系统”。该系统以“学生用户体验”为中心,将互联网上一切优质资源充分整合利用,授用户以“欲+渔+鱼+余”,实现了“泛在式学习”,表面上教室里没有了老师,实则老师无处不在。所有课程和活动,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 满足了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让孩子们自主规划未来的绿水青山。同时,所有课程及活动全部实施项目制管理,每个项目设立学生CEO,由学生项目团队设计项目进度、内容、考评、奖罚等,班级管理强调“契约精神”,形成文化共识。黄坚教授的报告,朴实很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