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传统文化培训心得

作者:陈凯 时间:2020-11-25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领会其基本内涵、核心要义,对于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

青少年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他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需要认真领悟植根于实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深入挖掘温润而隽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要旨,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现在手头拥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旨,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育中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为主要目标。

初中阶段的教材共分为两册。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为三条主线,从文献典籍中撷取国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华元典精义,提炼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和"崇道、重德、尚学、修身、贵和、奉公、弘毅、笃行”等16个主题,通过200余篇经典选文,进行系统全面的展示。本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旨,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育中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为主要目标,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体系和精神追求,讲足说清,阐发透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深入人心,正确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中,建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已经成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和基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必然要求。应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构建中的定位,通过科学的方法系统梳理和分析中华文化中能够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优秀基因。中华传统文化中主张“仁民爱物”倡导爱人如己、心怀天下和奉献社会,主张"孝亲爱国"注重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重视人格修养,倡导"重义轻利"“诚信自律”精神;重视礼仪教育,倡导礼敬谦和、遵守规范、举止文明这些思想精粹应成为建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重要资源。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少年读儒家,读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需要汲取儒家的价值营养,那关于安身立命、处世之道、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的价值观。儒学,就如同一盏生生不息的灯火,照亮前行的路,指引着人生的方向。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