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读《论语》的欢喜

作者:刘其美 时间:2020-11-25 点击数:


借助本次学习的机会,听专家讲《论语》。 我想用“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来跟大家交流分享听《论语》的欢喜。我们学校一直开设《论语》课程,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只是由于自己学的浅薄,总觉得有些问题解释不通,通过此次培训,我忽然觉得孔子就在我们身边,他的智慧一直都在。

孔子是一个俗世的智者

《论语》的文字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内容包罗万象。除了记载伦理、教育、政治、文学、哲学、艺术这些大的方面之外,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不乏闪烁智慧、蕴含精深思想的语句。但在听读《论语》的阅读中,我感受更为深刻的是孔子那“接地气”的人物形象。

如果用几组词来形容孔子,不少人会说:“严肃”、“正直”,甚至是“刻板”、“束缚”、“枯燥”。但我从《论语》的解读中看到了不一样的孔子,由此翻阅相关内容进一步了解孔子。

鲁国有个奸臣叫阳货,他想请孔子出来做官,利用孔子的名声来助他作恶。孔子当然不干。阳货就想了个办法,他给孔子送了一个小猪。在当时,送东西“礼”的一种表现,如果双方没有矛盾,孔子必须接受,而且还得回访,去感谢。去的话,违背本心,不去的话,违背礼数。这就等于是逼着孔子去见阳货。孔子很淡定,对方可以掌握着生杀大权的大官,礼数万万不可丢。怎么做才好呢?于是,孔子专门找人看阳货不在家的时候,赶紧去拜访。礼数成立,又没见着,完美!只不过孔子比较倒霉,拜访的时候阳货确实不在家,结果在回去的路上,跟阳货碰了个正着。阳货特别高兴,跟孔子说:你要重视自己,出来做官啊等等之类,说了半天。孔子也不反驳,安静的听着:你说的都对,我正准备出来做官了。然后,孔子就回家了。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他不跟别人有正面的冲突和碰撞,同时又清晰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是俗世中会为人处世的孔子,现代社会同样不乏各种各样的人,而两千年前的孔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便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引。

读《论语》,虽晦涩难懂,但由此带来的知识延伸不但扩充了自己的知识面,也让我寻到了教学上更好的素材,而从学生们在《论语》课上的积极反应来看,读《论语》一时枯燥,却永久欢喜。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