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转变思维,朝向美好

作者: 时间:2022-03-04 点击数:


 

今天走进培训直播间的是曹大梅老师和范蕴涵老师两位专家老师,她们分别做了《大概念与历史教学》和《化繁为简,通达有效——新教材教学思考》的报告,1203班的学员相聚云端,共同倾听了两位专家既有高位引领,又有教学实践分析的分享交流。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场头脑风暴,收获颇多。

上午曹老师从大概念的出现、大概念是什么、大概念的教学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大概念的出现是时代变革的需要,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大概念的提取与运用有助于解决学生学习的浅层化与知识碎片化,有助于学生提升对历史的认知,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去学习和思考,从而真正落实核心素养。

大概念是什么呢?曹老师认为大概念是学科观念,是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是对规律方法的认知。大概念教学与知识点教学不同,大概念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是可以迁移运用的。

如何找到历史学科大概念呢?曹老师结合教学实际从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专家思维、概念派生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我们在教学中要增强大概念意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发挥集体的智慧,落地大概念教学。

在教学中如果有大概念的观念和意识,我们的课堂会更加有聚焦性,更好地实现育人效果。大概念与我们的教学有密切的关联,但老师们对于大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却存在欠缺,在听了曹老师的分享后,老师们积极分享自己对于大概念的理解。

培训后的思考与讨论,在以后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正是我们培训的目的所在。我们要善于打破自己的经验主义、保守主义,拥抱新思想、新思维,向美好出发。

 

下午范老师从甲骨文中的“新”和几个小故事开始了下午的报告,她从四个方面和老师们进行交流。

范老师从两年的山东高考题入手,分析山东新高考的特特色:践行立德树人、强化学科素养,凸显关键能力,创新多元情境。在题型新、情境新之下,老师们感到无从下手,又深深的无力感。老师们有没有想过透过“新”的背后我们应该关注什么?范老师提醒我们要研究《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

范老师也和我们分享了她的见解,深入浅出,风度幽默,引发了老师们的共鸣。

在听的过程中,范老师分享的一个小故事对我触动很大。

在故事中,青蛙详细地向鱼描述他在外面世界看到的牛的样子,鱼也听得非常认真,可是小鱼所画的牛是什么样子呢?

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看到这幅画后,我瞬间明白了为什么“讲了很多遍学生也不会”的现象。从培训开始,每一位专家老师都提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而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从哪里开始呢?作为老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两位专家老师的分享高屋建瓴,激发着老师们的培训热情,她们就是我们的榜样,向榜样看齐,向榜样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她们分享的内容,更要思考她们为什么能做出如此有高度的报告。从她们的分享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位专家的阅读量之广,阅读之认真。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要不断阅读思考。通过阅读,打开自己的思维方式,成长自己,一起向未来。1203班学员  赵树华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