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万木峥嵘、生机勃发的美好季节,我们如期相约。宋立林教授的云端现场教学更是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我们一同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孔庙”,感知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在这里,宋教授带我们寻找孔子让天下人崇拜的奥秘,追索孔子生命价值的至圣境界,深掘国家和民族兴衰的深刻哲理。宋教授的讲解妙语连珠,我们如沐春风。
作为中国最大的庙宇建筑,曲阜孔庙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追随宋教授一行的脚步,我们来到孔庙,望着那铁干虬枝的汉柏唐槐,侍立在神道两侧,总能让人的心里感到一种深深的震撼。
宋教授由对“曲阜”的解说开始,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道来,向我们讲述了曲阜的深厚历史底蕴。他对比了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的文明,讲授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几千年而蓬勃生机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向心力强,我们的文明是“人文性”的文明。希望我们“保守”,保而守之,发扬光大。
在写着“万仞宫墙”的城门下,宋教授向我们讲授了“万仞宫墙”的典故。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宋教授娓娓道来,我们认识了谦虚的子贡,领悟了博大精深的文化智慧。
行至金声玉振坊,宋教授解释了“金声玉振”——譬如奏乐,开头以金钟发声,末尾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孔子的思想,就是一首完美、华丽的乐章。柱顶的“朝天吼”,坊后的“泮水桥”,无一不彰显了这座宏伟文庙历史文化的厚重。
泮宫、棂星门、下马碑深入浅出的解释引来了不少路人的点赞围观,老幼妇孺、士农工商皆有。甚至还有一名语文老师全程摄像、回答问题。同学们也深受感染,在群里热烈讨论,气氛达到高潮。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宋教授在讲解“弘道门”时引用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劝导我们要证道,要行道,要有高的境界,而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装点自己,标榜自己。

宋教授的讲解巧用下里巴人,妙弹阳春白雪。在讲解夫子手植桧树时,讲到桧树几经曲折,枯死、雷劈、火烧几经周折依然傲立,我们慨叹生命的不屈。在讲解碑文“杏坛”因为题书人姓 “党”而逃过一劫时,我们又忍不住开怀大笑。
孔庙的存在,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在未来的发展中,孔庙将承担着文化传承与教化、促进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双重功能。
孔庙里的每一根草木、每一块碑文,都让自认为是文化人的我感到是进行一次文化洗礼,我要尽可能多地呼吸这处处充盈着儒家思想的空气,沾一点圣人的才气。在领略孔庙风采的同时,保而守之,将文化薪火传承下去。(2501班学员 刘彩红)